最新报告:2020-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研究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大豆消费量已经达到约1.1亿吨,约占世界大豆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国,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压榨食用油,其次是制作豆制品。榨油的副产品豆粕,是优质的饲料,在中国的养殖业广泛使用。虽然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在不断上升,但由于中国的农业技术落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原因,大豆种植的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使得中国本土大豆产量难以快速上升。如2012-2017年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呈显著增加的态势,大豆消费量从2012年的748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1218万吨。但同期中国国产大豆产量仅从1301万吨上升到1455万吨,期间的2015年大豆产量甚至下滑到1178万吨。
中国大豆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得中国企业只能通过进口大豆来满足市场需求。2013-2017年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呈逐步上升的态势,大豆进口从2013年的5838万吨上升到了2017年的9553万吨。2017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5093万吨,占进口大豆总量53.3%。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进口大豆总量34.4%。
最新报告:2020-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研究报告
中国大量进口大豆一方面是因为国产大豆无法满足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大豆不管是产量还是出油率都高于国产大豆。在转基因品种、规模化、现代化等农业技术等优势的助力之下,南北美洲大豆主产国的种植成本及单产均优于国内,价格优势显著,这也是进口大豆占据中国市场主要份额的核心原因。除了价格之外,进口大豆还在出油率上占据优势;中国国产大豆出油率一般在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在19~20%,进口大豆出油率较国产大豆出油率高3个百分点。而出油率的差异直接影响大豆压榨利润。综合而言,中国国产大豆从价格、出油率等方面都无法和进口大豆竞争。
中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和冲击非常明显。中国大豆定价权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些政策鼓励大豆种植,如给予政府补贴。但这些鼓励措施的力度很小,如补贴金额很低,无法促进中国本土大豆产量的快速增长。
最新报告:2020-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研究报告
2018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包括大豆在内的部分美国货物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使得中国企业进口美国大豆的成本要超出巴西大豆约40-50美元/吨,中国的买家考虑转向巴西购买大豆,但尽管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它仍不太可能完全替代美国对中国的大豆进口。主要原因是其余一些大豆出口国,如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等国每年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合计不超过1500万吨,增长空间也很有限。
预计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仍将持续上升,而中国国产大豆产量上升的空间很有限,中国消费的大豆80%以上仍将依赖进口。
最新报告:2020-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研究报告
中美贸易战的进程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中美有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如果中美能够达成妥协,那么2019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可能会快速回升;但如果中美未能在双边贸易上达成妥协,关税保持或继续增加,那么2019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价格势必会出现大幅增长,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也会出现大幅地下降。此时中国进口企业即使把目光转向巴西等国,巴西等国的出口大豆也会因为需求激增而涨价进而给下游的中国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整体而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进行,将提升中国企业进口大豆的成本,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费用来购买豆油、豆制品、乳制品以及猪肉、鸡蛋等食品。
最新报告:2020-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