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猪养殖模式现状
当前, 国内规模化养殖企业主要有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综合而言,两者各有优劣势,主要看养殖企业与所处养殖地区的实际情况。但综合而言,“公司+家庭农场”将成为行业的主流模式。 不论是种养结合还是土地审批, 只有“公司+农户”才能充分利用农户手中的土地,降低粪便的集中处理压力,实现种养结合以及养殖规模的扩张。
“公司+农户”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受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由于养殖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养殖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最大贡献在于帮助增加农民就业、 提高农民收入。这种能够带动更多农业实现就业与增收的模式,更符合地方政府的扶持方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公司与合作农户实现共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养殖行业属于重资产投入行业。 资金及土地是限制行业内公司养殖规模扩大的最大约束因素。 高固定资产投入严重制约了养殖规模的扩张。
截至 2017 年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融资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企业(如雏鹰农牧、温氏股份),其 ROA 远高于“自繁自养”模式(如圣农发展、牧原股份)下的同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公司+规模化农场” 或成行业发展趋势
从政策方向、商业逻辑、国际经验来看,“公司+家庭农场”大概率将成为行业的主流养殖模式。 但需要强调的是,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去曲折的。“公司+农户”有两大劣势:
1、“公司+农户” 的资金门槛虽低,但对企业管理能力要远高于自繁自养。 由于“公司+农户”对于资金需求较少,门槛相对较低,目前,不但大量中小养殖场开始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产能扩张。更有甚者, 包括很多饲料厂(如双胞胎)甚至是饲料经销商,为了推动饲料销售,都已经开始采用“外购仔猪+放养” 的模式来进行合作养殖。这使得业内一度认为合作农户将成为产业的稀缺资源。但实际上,“公司+农户”模式的精髓在于如何与合作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表现在猪价大幅上涨的时候,养殖户愿意生猪足额交付于公司, 且愿意和公司继续合作。 而猪价下跌甚至亏损之时,公司仍能保证农户的养殖收益。
2、 “公司+农户”在育肥阶段的生产效率要低于自繁自养。“公司+农户”与自繁自养在养殖流程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育肥环节。 由于当前产业结构下,合作农户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因此合作农户的存栏规模一般在 300-600 头左右,年出栏约为 1000 头以下。这点从温氏股份的经营数据中可以得到验证。 自繁自养育肥阶段的效率优势是建立在同等劳动付出基础之上的。
一般而言,“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户的养殖责任心要相对略强于自繁自养下的规模养殖场工人,因此,合作农户在管理精细化上的额外付出,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生产效率上的差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但是,相比较于自繁自养的巨额资本投入,“公司+农户”还是绝大多数养殖企业的现实选择。 从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将现有的合作农户逐步发展成家庭农场,然后进一步升级为合作社或者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或许是行业的最优解。
“公司+农户”在管理和生产效率上的弊端,其本质是源自于农户的小规模经营。 解决途径也在于扩大合作农户的经营规模。 不论是“公司+农户”还是自繁自养,通过将合作农户升级成合作规模场, 或者引入社会资金建设育肥场,以“公司+规模化养殖场”的模式, 实现轻资产模式下的高生产效率,或许将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