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2019激光产业链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在不同场景拓展基础之上

一 、 激光产业链梳理,光加工迎趋势红利

1.1 光加工趋势红利:激光公司批量上市

产业现象:激光产业链公司近期密集上市

光加工核心驱动:激光器降价

 

1.2 器件、激光器、激光设备

 

1.3 研究思路:需求沿产业链同步传导,经济性受需求和成本制约

激光产业链分三部分:激光器件、激光器、激光装备,核心逻辑是依靠器件降本打开更多经济性场景。

 

二 、 激 光装备:上 游降价提升设备经济性,新场景 需求持续打开

2.1 空间测算:预计 2025 年中国激光装备市场超1300亿;激光器 250 亿

2.2 竞争格局:装备端竞争分散,激光器端集中度较高

激光装备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以 2018 年国内 605 亿激光装备市场规模为计 算,大族激光市占率 18%,华工科技市占 8.6%,通快中国市占6%,CR3 市占率占比32.6%。

(1)由于消费电子领域大客户特点,其激光需求基本被大族激光和华工科技 两家龙头独占,大族激光 2017年高峰期苹果消费电子领域收入 40 亿元左右;

(2)由于区域性和下游离散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泛制造业领域的激光加工市 场难以形成较为集 中的竞争格 局,国内从 事激光切割领 域的激光加 工装备企业 超过 300 余家。

激光器集中度较高:激光器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 CR3 占据了 75%的市场 份额。其中 IPG占 49%、锐科激光 17%,创鑫激光9%。

2.3 经济性:万瓦激光切割机将逐步具备经济性

激光渗透速度取决于产品经济性:激光切割替代传统工艺本质取决于新老 产品的投资回收周期。根据我们交流了解,激光切割机在 2017 年高景气 时,投资回收周期在 2年以内,而在 2018 年下半年景气回落阶段,投资回 收周期超过 3 年甚至更长。原因在于宏观承压,第三方钣金加工厂接到的 订单减少 ,终端用 户使用 原先的 旧工艺 设备依然 能够维 持生计 ,替代 需求 减弱,下半年行业出现同比负增长。

6kw激光切割机经济性测算:根据我们交流了解:

(1)单台设备价值量方面,激光器价格每年降幅超过20%,带动激光装备价 格逐年下降超过 10%,单台设备的一次性购买成本大幅下降,与传统等离子切 割和火焰切割机的价差逐年缩小。例如:IPG 2017 年 6kw 售价 100 万元以上/ 台,对应到激光切割机端的售价可能达到 250 万/台左右;到目前预计 70-90 万,对应到激光装备的价格已经降至150-180万/台左右。

(2)运营成本方面,光纤激光加工较传统的火焰和等离子加工工艺具备明显 的经济性优势,且符合环保要求、无须二次加工等优势。

万瓦激光切割机将逐步具有经济性。目前激光切割机主流加工范围为 30mm 以下中薄板,而 30mm 以上碳钢和40mm以上的不锈钢等中厚板仍 然用等离 子切割和 火焰切 割机加 工方式 。随着激 光器成 本的大 幅下降 ,万 瓦以上功 率段的激 光切割 机将逐 步具备 替代的经 济性。 我们预 计这部 分市 场的存量空间超过 5 万台,目前对传统的工艺渗透率较低,且激光器基本 上被 IPG 垄断。

超高功率最新进展。从 IPG 收入结构看,自从其 6kw 产品在 2016 年下半 年推出后,目前 6kw 及以上功率段整体收入占比已经超过 30%,该部分市 场收入超过 30亿元。继 6kw 推出后,IPG 2017 年推出 8kw和 1 万瓦, 2018 年推出1.5万瓦,2019 年推出 2 万瓦,2019Q1 IPG 万瓦以上收入增速 40%。

2.4 需求跟踪:渗透速度受宏观约束,下半年望构筑行业底部

2.5 重点场景:高功率切割焊接、医疗、遥感、超快

IPG 预测,高功率切割焊接、医疗、遥感、非金属材料微加工将成为激光行业新的增长点。

 

2.5.1 激光切割:高功率切割是目前激光器行业主要增长点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包括德国通快(中国区 35 亿元)、日本 Amada、瑞士 百超,国产厂商大族激光(2018 年高功率激光装备收入 23 亿元)、华工 科技(2018 年激光装备业务收入 17.7 个亿)、宏山激光、奔腾激光、邦德 激光(2018 年收入 4.67 亿元)、亚威股份(2018 年激光业务收入 4.57 亿 元)、领创激光、迅镭激光、海目星等。

2.5.2 激光焊接:潜在空间或不亚于切割,非标属性明显

激光焊接工作原理:激光产生高功率单一的光束,作用于金属表面,能 够快速达到金属沸点并熔化,熔化后的金属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从而 实现焊接功能。

我们认为,激光焊接未来的潜在空间或不亚于切割。从理论上讲,中国 作为全球制造中心集结了全球最多的切割和焊接基础工艺设备场景,且 焊接设备非标属性决定焊接不会像切割一样,很快陷入价格战的红海之 中 , 对激光装备和激光器公司的毛利率会有一定的支撑。

激光焊接竞争格局:德国通快、大族激光(2018 年动力电池焊接业务 的营收规模约 8 亿元,+78%)、逸飞激光、联赢激光(2018 年整体营 收规模 9.8 亿元,+35%)、亚威创科源、江苏北人(2018 年公司收入 4.12 亿元)。

2.5.3 激光显示:下游应用逐渐拓展,电影和电视逐步具备经济性

传统激光显示技术路线面临产业化的难题:传统主流的激光投影显示技 术 是以红、 绿、蓝三 基色激 光为光源 ,混合成 全彩色 ,进行投 影的 技 术,见下图 27。但是传统的激光投影技术面临三个方面产业化的难 题:( 1)红光激光器材料温度稳定性差、绿光激光器效率低寿命短; ( 2)激光光源由于相干性导致的视觉散斑,影响显示效果;(3)红绿 激 光 昂贵、直接产业化成本过高。

光峰科技 ALPD 技术架构解决传统激光显示的产业化难题。李屹博士创立 的光峰科技自 2007年开始在全球领域独创 ALPD 技术架构,使用氮化镓 基蓝光激 光器和荧 光材料 实现红 绿光谱 ,将激光 的高亮 度与荧 光材料 的高 性能结合在一起,获得了1400余项专利(包括正在申请中),该技术路 线成为激光显示领域的基础性技术。

主要应用:目前激光显示较为成熟的应用主要包括四大领域:激光电影、激光电视、激光工程投影机、激光商教投影机。

激光显示替代传统的显示设备逐渐开始体现出经济性

(1)从价格因素看,根据AVC Revounit 报告统计,激光电视 2016 年激光 电视接近 6 万元的市场均价,2018 年已经降至 2 万元附近。光峰科技 2018 年推出小米海外版激光电视,销量至 40583 台,平均单价从2016年的 24861 元降至 2018 年的7556元。

(2)从安装方便性上 讲,激光电视解决 了传统大屏电视 安装复杂且成本高 的痛点。

激光显示竞争格局:激光显示领域的主要市场参与方包括光峰科技、巴 克、IMAX、海信电器、NEC、鸿合科技。其中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光峰科技 在激光电影光源部署量、激光电视光机、激光商教机销量排名分别为第 一、第一和第二名。

2.5.4 激光武器:固体光纤激光器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价值

激光武器是一种定向能新概念武器,利用强大定向发射的高强度激光束 直接毁伤敌方无人机、无人舰、导弹、卫星和人员等目标。与传统武器 相 比,激光 武器具有 速度快 、精度高 、拦截距 离远( 最高可至 上万 公 里)、火力转移迅速、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单次发射成本低(激光武 器 1000~3000美元/单次,相比于一枚导弹成本可能在 60-100 万美元左 右)等优点,激光武器可装载在空间站、陆战车、飞机、大型驱逐舰和 步枪上。

美国海军劳斯舰载激光采用的是光纤激光器路线。自1971年以来,美 国激光武器技术路线先后经历了二氧化碳激光器、化学激光器,固体光 纤激光器时代。2010 年美国与科托斯公司签署了 1100 万美元的合同, 科托斯使用 6 台 IPG 公司生产的 5kw 单模光纤激光器,实现总输出功 率 32kw。美国研发的劳斯激光近程防御系统目前已进入成熟发展阶 段,整套系统采购价格只有约 1500~1700万美元(折合 10200~11560万 元) ,单次发射成本极低。

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光纤激光器单模功率水平的提升,在“十四五”期 间 , 国产光纤激光器在军事上的应用(车载和舰载)将得到重要体现。

 

2.5.5 非金属材料微加工:超快激光加工成本拐点临近

高功率和超快是激光装备行业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脉冲宽度在 10-12s 和 10-15s 内的激光器属于超快激光器,主要包括飞秒和皮秒激光器,其 激光设备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材料本身热影响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医 疗 美容、微机械制造等微加工领域。

超快激光设备通常由超快激光器、外部光路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 成 。 工作过程中,超快激 光器会 作用于 金属或 非金属材 料的表 面,使 得材 料吸收激 光能量后 开始烧 蚀。材 料中的 价带电子 首先吸 收光子 发生电 离形 成自由电 子,当自 由电子 产生的 足够多 而形成“ 临界密 度”等 离子体 结构 时,材料 开始烧蚀 。在激 光钻孔 时,随 着一定频 率脉冲 的不断 冲击, 小坑 会越来越 深,烧蚀 产生的 废材与 熔料越 来越难以 清除, 从而阻 止激光 向坑 底传递能量,最终深度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形成微孔。

超快激光装备主要受益于手机等消费电子增长。

国内超快激光器市场规模超过 20 亿元,增速超过 30%。

三 、 激 光器:进口 替代进程加速,功率结构具备持 续升级空间

3.1 光纤激光器的技术原理与成本构成

光纤激光器是目前激光器的主流技术路线,占到全球激光器规模的近 50%。如图 6,光纤激光器价格的下降是提高新应用场景经济性的前提。 半导体激 光器较光 纤激光 器而言 ,由于 无需特种 光纤, 原材料 成本可 以降 得更低, 但同时面 临光斑 较大等 问题, 未来在激 光焊接 领域也 有一定 的发 展空间。因此,我们以光纤激光器为研究对象。

皮秒和飞秒等超快激光器有望复制光纤激光器价格下降的路径,在蓝 宝石切割、OLED 切割和医疗美容等精密微加工领域完成国产替代, 为行业贡献新的增长点。

光纤激光器的原理、结构与 IPG 两大技术基石

( 1) 包层侧面泵 浦技术: 指三个二极管泵浦模块围成一圈组成泵浦源, 每个泵浦模块又由 3 个二极管线阵组成,每个线阵的输出功率平均为 20W,通过玻璃管形成泵浦腔和制冷通道。半导体泵浦源发出的光经过三 对光束整 形透 镜会聚 到这三 条增 透膜区 域内, 透过玻 璃管 壁被晶 体吸收。 由于玻璃管大部分区域镀有高反射膜,使得泵浦光进入泵浦腔后来回反 射,直至倍晶体吸收并在晶体横截面上形成均匀的增益分布。

( 2) 分布式单发射 泵浦技术: 较国内一般的巴条泵浦技术方案相比,单芯 结泵浦相 互独 立,单 个发生 故障 不会影 响其他 泵浦的 性能 和可靠 性,不受 最具侵蚀性的工业环境影响,解决了巴条泵浦的热互扰难题。

 

3.2下行周期的竞争策略:份额优先

3.3 量价结构:6kw 以上国产化率不足 10%,价格战有底线

激光器销量结构:6kw 以上国产化率不足 10%

从销量结构看,1.5kw 以下基本上已经完成进口替代,1.5kw 以上仍具 备进口替代空间。尤其是 6kw 以上功率段,海外进口激光器占比仍然 超过 90%的份额。随着激光器降价,整个需求功率结构仍然具备进一 步升级的空间。

(1)100w 以下:基本实现进口替代,过去两年国产销量端保持 30% 以上的增长,预计 2019 年国产实现销量 12.5 万台,同比增长 13.6%, 较 2018 年增速放缓。

(2)介于 100w和 1.5kw:2018 年国产化率 51%,过去两年国产销量 端增速分别为 33%和 25%,预计2019年国产实现销量 15.5 万台,同 比增长 24%,与 2018年持平。

(3)1.5kw 以上:2018 年国产化率 34%,预计今年国产化率将达到55%。过去两年国产销量端增速分别为 316%和 100%,预计2019年国 产销量达到 4000 台,同比翻倍。1.5kw 以上国产化率提升得益于锐科 激光和创鑫激光 3kw和 6kw 高功率激光器成熟对 IPG 进口替代。

激光器的价格结构:价格战有底线

3.4 复盘 IPG 的两次毛利率危机:毛利率下降后依然可以回升

激光器价格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机制:激光器产品降价,单品毛利率下 滑。激光 器公司整 体毛利 率维持 稳定需 要从几个 方面进 行对冲:一是 激光 器原材料 端成本的 下降, 二是整 体需求 结构往更 高功率 进行结 构性升 级, 高功率高毛利率产品在整体出货量中的占比提升;三是开拓新的应用场 景。

上述机制决定了激光器毛利率下滑后可否重回上升通道:取决于原材料成 本结构与产品结构,我们以 IPG 为例阐述。

IPG 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表现对于研判行业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 们翻阅了近十年 IPG 的年报,回顾了其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两次毛利率危机。

(1) 第一次危机: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需求疲软,IPG 光纤激光器与主流的二氧化碳 激光器之间陷入严重 的价格战,2009 年 IPG 毛利率下滑12pct至 35%,净利率下滑 13.95pct 至 2%。价 格战对毛利率的压制对 IPG 形成倒逼,迫使其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2009 年报披露:1提升份额;2拓展新应用:如切割高强度钢合 金和汽车高速焊接;3拓展产品结构:从 2009 年开始,公司开始 销售高功率耦合器,光束开关和特种光纤,高功率封装二极管,长 脉冲高峰值功率光纤激光器和脉冲绿光纤激光器;4优化制造工 艺;5加大全球化布局。经过五大举措,2010 年以后,公司重返 50%以上的毛利率,并维持了 9 年的时间。

(2) 第二次危机:受本轮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尤其是中国区以锐科激光 和创鑫激光为代表的国产激光器厂商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在 2kw 及以上功率段的价格战,IPG 毛利率再次进入下跌。2019Q1 毛利 率下滑至 47.27%(-7pct)。在本轮毛利率危机中,IPG 已完成全 产业链的布局,进一步对冲毛利率的手段相对有限。

3.5 国产激光器龙头毛利率下滑后存在回升潜力

原材料维度:国产激光器高功率器件依然依赖进口

国产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此时正在经历第一轮毛利率危机,从以上角度 看 , 公 司毛利率依然 具备企稳回升的潜力。

四 、 激 光器件:高 功率器件仍具备国产化空间

4.1 特种光纤:激光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种光纤区别于普通光纤的核心特征是在特定波长上使用,掺镱光纤用于 光纤激光 器和光纤 放大器 的增益 介质, 无源光纤 用于耦 合器, 尾纤等 其它 光器件。 大双包层 掺镱光 纤及双 包层无 源光纤特 种光纤 长期被 国外垄 断, 限制了国产高功率激光器的进展,主要代表为美国 Nufern 公司。国内以睿 芯光纤、长飞光纤等为代表实现国产化的重要突破,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国内特种光纤市场规模不大。按照目前国内83亿激光器规模,45%的毛利 率,84%的原材料成本占比,20%的特种光纤占比,特种光纤目前的市场规 模为 7.7 亿元,其中 IPG 占据的一半市场份额中完全自产。国内激光器厂 商的特种光纤一般外购瀚宇光纤(代理商)为主。

睿芯光纤是锐科激光的控股子公司(控股 85%),2018 年营业收入 9524 万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净利润 0.56 亿元,同比增长300%。

4.2泵浦与激光芯片:976 路线升级可推动激光器降本

976nm 泵浦替代 915nm泵浦将有利于国产激光器降低成本。光纤激光器通 过增益光 纤(掺镱 光纤) 实现从 泵浦光 到信号光 的能量 转换。 掺镱光 纤在 915nm 和 976nm 波段存在两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915nm 波段吸收系数相 对较低,吸收谱较宽;976nm 波段吸收系数是 915nm 波段的2-3 倍,但 吸收谱相对较窄。976nm 波段泵浦的光光效率可达到85%,而 915nm 波段 泵浦的的光光效率为 75%。

976nm 泵源较高的光光转换效率可以有效降低泵源的成本代价。以 1500W 光纤激光器为例,976nm 泵源相比915nm泵源高出约 10%电光效率,将直 接节约 235W的泵浦源功率,大幅度节约光纤激光器制造成本的同时,也 为光纤激光器的终端用户节省了约11%的电力消耗费用。

目前国内主流的激光器厂商为 915 路线,高功率升级降本驱动 976 路线需 求。使用 915nm 波段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受益于 915nm 波段较宽 的吸收谱,激光器整机受温度影响较小,在 915nm 波段增益有源光纤的吸 收效率低 ,为达到 整机光 纤激光 器更高 功率的输 出,在 技术上 要求使 用更 高的 915nm 泵浦功率和更长的有源光纤。但是 915 路线面临增益光纤非线 性效应、光光效率损失、热管理难度增加、单位瓦数成本上升等诸多困 难。

国内激光芯片一级市场标的:长光华芯。2012 年成立,国内首家从事高功 率半导体 激光芯片 及相关 光电器 件和应 用系统的 研发, 拥有从 芯片设 计、 MOCVD(外延)、光刻、解理/镀膜、封装测试、光纤耦合、激光系统等 完整工艺 平台和量 产线, 是全球 少数几 家、国内 唯一一 家研发 和量产 高功 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2018 年 7 月,完成 B 轮 1.5 亿元融资。

4.3 激光晶体:壁垒高具有耗材属性

非线性光学晶体变频是获取激光不同波长的主要方式。根据波长不同的划 分,激光可分为红外激光(波长范围为 1mm~760nm)、可见激光(波长范 围 760nm~380nm)、紫外激光(波长范围 380nm~10nm),不同波长的激 光应用在 激光切割 、焊接 、显示 、医疗 、武器、 紫外微 加工、 雷达、 通讯 等不同的领域,受益于半导体、PCB、OLED 产能扩张带来激光加工设备 需求。

从技术路线上来讲,目前没有其他晶体可以替代 LBO 和 BBO 的地位:目 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有 LBO、BBO、KTP,其中 LBO 和BBO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明并获得全球范围 内的专利。(1)BBO晶体输出激光波段扩展到了紫外,通过二倍频、三 倍频、四倍频甚至五倍频,能实现波长 1064nm 到 532nm、355nm、 266nm、213nm 的转换;(2)LBO 除具有优良倍频、三倍频等功能外, 还有很高 的抗激光 损伤阈 值、激 光发散 角小等特 点,可 用于制 造大功 率、 高质量激光器;在高功率的 532nm 和355nm固体激光器制造领域,LBO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通过 LBO 倍频输出的红、绿、蓝三基色激光, 是实现激光显示商业化的基础。

从需求端看,激光晶体目前的增长点主要来自于 OLED 投资扩张周期带动 的紫外激光器需求。全球 OLED 上一轮扩张周期发生在 2016~2017 年, 2017 年达到峰值236亿美元,福晶科技 2016~2017 年收入连续保持 46%的 复合增速。DSCC预计 2018、2019 年分别为216、134 亿美元,连续下 滑,同时 DSCC预计到 2020 年 OLED 设备市场将出现反弹,可望成长2倍到 109 亿美元,带动 2020 年整体面板设备投资规模来到186亿美元,年 增 36%。

激光晶体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福晶科技、美国贰陆、诺斯洛普-格鲁门公 司、美国科学材料公司、激光材料公司、Raicol Crystals、EKSMA、Cristal Laser S.A、VLOC、Inrad、高意光学等。

4.4 激光控制系统:卖铲人角色,监测下游需求的有效指标

激光切割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装备的卖铲人。2014 年以来,随着 IPG 光纤 激光器技 术路线在 全球范 围内的 成熟推 广以及经 济性拐 点的到 来,国 内陆 续涌现了 300~400 家激光加工装备企业,尤其以切割设备为主。激光切割 系统以软 件开发为 核心, 与板卡 、总线 主站、电 容调高 器等硬 件集成 后销 售给下游客户。

激光控制系统作为激光加工装备的核心部件,充分受益激光装备下游市场 的增长。根据 Industry Perspective 统计,截止到 2018 年,国内激光切割市 场规模达到 200 亿元左右。

激光下游新场景应用的拓展将带动激光控制系统的同步需求。一方面,目 前下游需求逐渐由激光切割向激光焊接、激光 3D 打印、半导体领域渗 透。另一 方面,激 光切割 控制系 统属于 运动控制 系统行 业子分 类,下 游面 向更广泛的工业机器人、机床、半导体、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等行业。2016年我国运动控制市场规模达到 62.46 亿元,同比增长 8.7%,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90 亿元。

竞争格局与周期性:在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市场内,柏楚电子、维宏股份、 奥森迪科市占率 90%。2017~2018 年柏楚电子收入分别为 2.1、2.45 亿元, 增速对应 72%和 16.58%,净利润分别为 1.31 和1.39亿元,增速对应 74% 和 6%,毛利率保持在81%左右,2018 年净利率为57%,拟在科创板上 市。柏楚电子业绩波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的周期性。

五 、 海 外篇:复盘 全球激光龙头的成长路径

5.1 激光装备全球领先:德国通快

德国通快是全球激光装备龙头。1923 年以数控机床业务立业(业务类似于 现在的亚威股份),1973 年由机床业务延伸至激光冲裁复合机床业务,形 成了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切管机为业务的激光装备业务。2008 年以4890万美元收购激光器公司 SPI 进一步向激光产业链上游延伸,形成了业 务范围覆 盖机床、 激光器 与激光 加工设 备、电子 和电动 工具多 业务综 合布 局的激光装备企业。

2017/18 年度创历史最好业绩。 2017/18 年度收入规模 35.66 亿欧元(+14.6%)。目前在手订单 38 亿欧元(+12.46%),实现税前营业利润 5.14 亿欧元,同比增长增长 52.8%,营业利润率 14.4%(+2.6pct),公司 人均产出 200 万,研发占比 9.5%。其中分区域看,德国区7.19亿欧元(+15.59%),中国区4.57亿欧元(+13.11%)、美国区4.57亿欧元(+5.46%)。

业绩增长受益于两大业务的快速发展:(1)德国通快联合全球光刻机龙头ASML为半导体行业开发出了一种二氧化碳激光系统,可利用 13.5nm 波长 的极紫外光加工晶圆,使芯片含有的晶体管密度达到 1 亿晶体管/平方毫 米,每秒可加工 100多个晶圆,全球独一无二;(2)激光 3D打印业务快 速发展。公司在 2003 年开始研发激光 3D 打印,2015 年推出 truprint 机 器,目前该团队已经超过 200 人,为通快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按照人均 产出 200万人民币的水平,已经产生 4 亿人民币的收入。

5.2 激光器全球领先:IPG

IPG 是全球光纤激光器龙头。公司将光纤激光器技术从实验室带向产业 界,依靠包层侧面泵浦技术与分布式目前垄断了全球 60%以上的光纤激光 器市场份额。公司发展经历了以下四大阶段:

2018Q3 欧洲和中国区市场开始持续下滑,持续到 2019Q1

(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分析师:王华君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