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2月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后,每年的2月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都会举办工业互联网峰会。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推动下,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相关工作,在政策的推动下,各个地方政府都有工业互联网的政策支持,至今已经有近20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形成了一波工业互联网热。而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在北京开幕,2019年工业互联网走势会怎样?政府政策是否会继续支持?工业互联网最新的技术热点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这些应该是众多工业互联网参与企业的关注热点。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已经有4年的时间,但是最近还会经常讨论以下的话题:
1、工业互联网与工业物联网有什么关系与区别?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工业互联网姓“工”还是“姓”网“?
3、IT与OT,谁来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讨论,说明了工业互联网在概念、范围和角色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还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试图探寻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
信息相关技术将引发巨大变革,这些变革的特点是一致的
很多企业都会困惑现在有工业互联网,还有工业物联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另外还有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概念,当然提到工业互联网还会提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同时还会衍生出平台、生态、商业模式的讨论;这些概念、这些技术、这些新模式之间有什么关联?
而这些问题,不同机构、不同背景的人的理解都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
容易混淆的事物之间必然有相似的特点,如果这个相似点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则这些事物可以归为一类。
其实纵观现在出现的新概念: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4.0、互联网+,都有以下共同点:
1、设备联网;
2、联网设备数据汇聚在一个平台上;
3、利用平台上的数据形成智能并创造价值;
4、平台上的利益相关企业形成生态,平台利用统一规则来维持生态的平衡;
5、形成新的商业业态(以服务创造价值)。
这些特点适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4.0、互联网+。我讲课涉及到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4.0等多个领域,在准备课件时,我都是以上面这5个特点为核心,在不同主题下包装不同的案例和痛点,根据领域强调不同的特点,经过几年的分享,对我的课件、演讲的反馈还是正面的,说明我总结的这5个特点,还是被接受的。
既然有共同的特点,那么强调概念的异同价值不大(更加期待的结果是统一一个都接受的名词)。
总体而言,这一次技术变革,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也属于广义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相对完善后,有相互融合的需求;在云计算技术突破了存储能力、计算能力瓶颈之后,为信息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产业借助信息融合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是传统产业升级,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技术工具。在大的变革下,按照传统分类的产业根据背景对融合后的产业有一个目标,提出了根据本身特点的路径,于是有了很多概念;多个产业融合必然形成统一的未来生态,这个最终目标又是一致的。所以这些概念的最终目标一致,中间路径不同。
工业多样,互联网标准
互联网有一个特点:边际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
互联网是通过联网提供服务,当完成了一个功能的开发后,增加一个用户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增加的成本非常非常低,因而互联网用户越多,分摊其开发成本,导致服务成本低,形成规模效应。
而网络上还有一个规律,梅特卡夫定律:联网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互联网有一个奇点,用户数少于奇点时,互联网是依靠投资来生存的;当用户数超过奇点,则网络价值增加,用户数会快速增加。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产品功能不完善,而功能的完善,是通过不断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来实现的;互联网早期,拥有用户多的企业,就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解决用户难点的功能;而丰富的功能又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形成垄断。
互联网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行业:边际成本低,用户增加,拉低单用户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可以降低价格,较低的价格又能促进用户增加,形成一个正反馈闭环;联网的价值与用户数平方成正比,用户数增加,用户的价值增加,而价值增加又会促进用户数增加,形成第二个正反馈闭环;用户多会促进产品功能完善,而产品功能完善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第三个正反馈闭环。
所以互联网领域是利用规模化创造价值的,而规模化的基础是标准化,用统一的规则服务更多的用户服务。
互联网是基于标准化服务,形成规模化创造价值,因而互联网公司都是巨无霸的垄断公司。
反观工业领域:工业具有多样性。工业革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分类,根据不同的特点,发展出不同的工业标准,在不同的工业领域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有的经验沉淀为理论为实践者提供理论知道,有的经验嵌入到工具中被更多的用户使用(如一些专有设备、一些软件)。无论理论还是工具在行业中应用,都需要有丰富的行业背景,才能用活用理论,熟练使用工具。而不同行业,其特点完全不一样,很难用统一的规则、统一的原则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可以利用统一的规则、利用马太效应建立其规模效应,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在进入工业领域仍然想具有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主导权。
当互联网应用到工业领域,就会出现几个矛盾:1、互联网的标准化、规模化与工业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规则实现行业通吃;2、离开工业经验,工业无法运转,互联网行业缺少工业经验;3、工业领域已经有领先的规模企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不可能像消费者那样被互联网企业引领。
基于这三个矛盾,自然就有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引领,还是互联网引领的讨论。
其实这三个矛盾,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也发生过:企业应用软件的套装软件领域也是这样。
企业应用软件是套装软件企业主导,还是工业的信息化部门主导?企业是选择套装软件,还是通过项目来定制功能?企业应用软件领域已经形成了基于套装软件的定制开发模式:套装软件+定制功能解决行业多样性的问题。
而对于特点相同的行业,还可以将通用的定制功能形成完整的针对行业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领域,也会是共性平台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但个性服务会是以行业SaaS的形式存在。
本质上,互联网是工具,是为工业服务的。但在巨变期,互联网也可能通过深耕产业,利用互联网掌握工业经验。就类似于自动化行业是为工业服务的,早期是以工艺为主,但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很多工艺经验固化在自动化工具上,比如Aspen是过程控制软件,但已经有了很多工艺包,现在绝大多数的化工工艺包都是Aspen提供的,Aspen的工艺工具已经超越了工艺专家的能力。
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工业重要,互联网同样重要,应该相辅相成而不是争论以谁为主。在融合阶段,哪一方肯放下身段,尽快了解对方的知识,哪一方就可能在融合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并最终成为产业的整合者。
IT与OT谁来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最近在多个场合,都有关于IT和OT谁来主导的问题讨论。其本质是从企业内来讨论企业内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将打通企业应用软件与设备的信息,OT指的是与设备运维相关的技术,IT是与信息化相关的技术;企业内,OT指的是设备运维,IT指信息化管理;对应的供应商是设备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
IT与OT对于企业内,是设备部门主导还是信息化部门主导,而对应于产业,则对应着是设备供应商来引领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是软件供应商来引领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商业模式上看,设备制造商,是通过销售硬件设备来获得收入,而硬件销售其产品价值是非常容易体现的,所以设备制造商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宣传产品品牌和功能。但软件供应商,其价值是通过改变企业流程,推动企业整体效率而获得的,企业应用软件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周期长,其价值不容易被客户识别,因而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其价值宣传来获得影响力的。
从设备商、软件供应商的商业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设备制造企业默默的销售产品而获利,而企业的设备运维部门通常也有默默做事的特点。
软件供应商的获利周期长,就需要不断识别价值,从而获得认可,因而IT相关部门也擅长讲趋势。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IT与OT都将发挥巨大的价值,但因为行业特点不同,IT与OT在不同行业发挥价值会不同。
比如商业流程重要的企业,IT的价值会更大一些,设备在企业中作用更大的企业,OT的价值会更大一些。
至于IT与OT谁来引领,应该根据行业特点来决定。通常设备重要的企业由OT引领,而商业流程重要的由IT引领;但比如设备领域如果已经非常完善,IT作为差异化竞争的竞争力,由IT引领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IT与OT谁来引领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特点来具体分析。最后预祝工业互联网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