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财税服务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行业内已经分化出了两类市场参与主体-财税咨询机构和综合财税服务机构

现阶段,行业内已经分化出了两类市场参与主体:一类是以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代表的综合财税服务机构,另一类是主要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的各类记账、财税咨询机构。以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代表的综合财税服务机构,其客户主要为大型国企、上市公司、跨国企业和本土大型商务集团。这一类机构服务标准化程度高,客户需求稳定,品牌知名度高。这一部分的细分市场已经呈现了成熟期行业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收入增长率趋于稳定、市场集中度高、业内竞争激烈。

各类记账、财税咨询机构主要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这一类机构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发展良莠不齐,整体处于微利的状态。此类主体的主营业务大多主要提供代理记账报税、工商代理、财税咨询等服务,业务同质化严重,且操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中小企业财务规范意识的提高和I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中小企业财税服务市场开始向标准化、科技化、综合化转变,一些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跨行业、跨地域综合财税服务的主体正在成长。此类服务机构推进了中小企业财税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专业网络服务平台,将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快速复制并加以推广,打破了传统小型财税服务机构原有的地域禁锢。创新的服务模式将改变我国财税服务市场传统的竞争格局,促进行业新一轮的整合与发展。

   (1)记账报税

记账报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财务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微企业。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考虑,相当数量的中小微企业的财务部门仅设立出纳,负责业务收支和财产保管,而将专业性相对更强的记账和办理手续较繁琐的报税工作委托给专业的代理记账机构处理。

1999 年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随着新行业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创业创新和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降低企业注册门槛的认缴制商事登记制度的出台,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速将持续居高不下。中小企业是记账报税业务的主要需求群体,记账报税业务规模随着中小企业数量增加而递增,而且,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衍生的规范要求将提高其财务规范的意识,进一步催生记账报税市场需求。

  (2)财务咨询

企业创立之初,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企业将资源和重心倾斜于生产、服务和销售环节,忽略了财务环节,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经营过程中对业绩真实反映、资本使用效率评估、资金流向监控、投资决策的依据、税收合理安排等方面产生了需求。因此,处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才是财税咨询服务的需求主体,如企业处于经营规模快速增长、拓展境外市场、引进战略资本、兼并收购、规划上市的重要阶段时,对财税咨询需求更为急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 2007 年-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规模出现两波增长潮。从 2007 年至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从 33.40万家增长到 44.90 万家,资产总额从 21.40 万亿元增长到 35.70 万亿元;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和宏观经济向下的影响,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大幅降至31.60 万家,减少了 29.50%,同时资产规模减少 6.70%。从 2011 年-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开始第二轮增长,截至 2015 年底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 37.33 万家,较上年增长 1.50%;资产规模 54.73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8.08%。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咨询业的需求在迅速增长,咨询业成为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2007年-2016年以来,中国咨询行业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11.23%。到2016年,我国咨询行业的总体营业收入达到1,783.40亿元,其中财务咨询收入319.20亿元,占咨询行业总收入的17.90%。近年来,政策扶持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活跃,刺激和促进了财务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2016年行业营业收入规模从67.30亿元增长到360.22亿元,平均增速21.5%。

  (3)工商代理

工商代理主要包括为企业代办工商注册、工商变更、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高新企业资格认定、双软申报(软件企业的申请和软件产品的认定)等服务。企业工商业务外包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一般的工商登记事项需要准备材料进行现场办理,而中小企业一般人员精简、缺乏相关经验,一般性的工商登记事项代办收费很低,企业将工商事项交由外部专业代办公司办理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②企业对高新资格认定和双软申报的需求来自国家对这类企业的税收优惠、资金资助等扶持性政策。国家对这类企业的扶持体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颁布的相关政策制度,还包括地方政府高新区、科技园、孵化器以及特定项目规定的条款,申请工作不仅要向上述部门的递交资料,还需要去其他相关部门如环保部、社保局等办理手续,而且成功申请后的复审也需要企业按要求做足准备,整个过程的申报工作比较复杂,所以企业需要将此类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以提高申报效率和成功机率。

2008 年 1 月,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后不久,与之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启动。据科技部统计,2008 年全国 34 个地区(不含新疆、西藏)共有15,547 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其中 12,849 个企业于 2011 年 12 月底之前通过高新资格复审,复审通过率为 82.65%。期间,审计署、财政部和科技部对已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抽查,部分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企业因条件不达标而被撤销资格。截止 2012 年底全国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 4 万家,相比 2008 年增加了 2 倍。可以预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随着新行业、新商业模式的兴起,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符合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将会出台针对特定行业领域或特定项目更为细化的资助政策,而且与行业更替周期加快及新兴行业的企业经营风险较高相适应,政府也会倾向提高对资助对象的高新资格资质的复审频率和力度,以提高资助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在提高对从事高新认定的财务顾问公司对政策解读、行业认知等业务能力要求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历史经验来看,企业及时引进财税顾问服务、制定合理的财税一体化规划对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融资能力、优化投资决策、降低财税风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类主要形式,业务流程外包(BPO)是服务外包的一种形式。

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是指企业检查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将这些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BPO 是将职能部门的全部功能(比如事务处理、政策服务、索赔管理、人力资源、财务)都转移给供应商。外包供应商根据服务协议在自己的系统中对这些职能进行管理。

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与重构广泛地拓展到服务领域,全球服务分工网络体系的迅猛发展使得服务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整合协调着全球化生产的各个方面,服务外包也由此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和关键节点。

根据商务部中国外包服务研究中心《2016 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回顾和 2017 年七大发展趋势》的数据,2016 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 5506 家,全国已有 130 多个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累计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 39,277 家。2016 年 1~12 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为 1,472.3 亿美元,执行额 1,064.6 亿美元,分别增长 12.45%和 10.11%。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952.6 亿美元,执行额 704.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9.14%和 8.94%;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519.7 亿美元,执行额 360.5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9.07%和 12.46%,增速均超过同期全国外贸增速,成为对外贸易及服务贸易中的一大亮点。

从具体业务结构看,2016 年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 563.5 亿美元、173 亿美元和 335.6 亿美元,执行额比例由 2015 年的 49:14.2:36.8 调整为 53:16:31。基于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提升与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发展,ITO 比重大幅增加,KPO 占比小幅回落。但是得益于知识产权研究、数据分析与挖掘、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与测试等业务的超高速增长,KPO同比增速达 31.65%,超过同期 ITO24.76%与 BPO28.98%的增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特征更加明显。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