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大幅退坡,另一边是充电桩迎来了“大补贴时代”。
3月26日,国家财政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补贴过渡期后,补贴政策由之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转变为对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但具体实施细则,至今未推出。
有充电桩业内人士开始忍不住吐槽:“这也太慢了!”
但是,就算实施细则能快速出台,企业就能立刻拿到补贴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近两年来,为破除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国家及地方一直在陆续出台充电桩补贴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6月底,共有64个省市明确了充电桩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标准,但补贴下发速度却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地区的补贴迟迟未能全部到位,而究其原因,则是内、外因共同的作用。
在长时间高投入、低产出的“盈利困境”中,对于很多充电桩建设和运营企业而言,补贴意味着“雪中送炭”。那么,该如何高效发放这笔资金,真正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在充电桩市场进入大补帖时代之前,这不但值得行业人士深思,更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各地发放速度不一,个别企业申请过程中出“乌龙”
目前,全国多省市的充电桩补贴政策已经落地,而各地区的补贴标准不同。补贴形式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充电桩建设总投资的比例进行补贴(例如,北京、深圳、成都等地补贴金额为充电桩建设总投资的30%),并设置上限;另一种是按照充电桩充电功率进行补贴。
尽管各地补贴政策早已出台,但补贴发放的进展程度却有所不一。为更充分详细地了解情况,第一电动近日调查访问了分布于北京、杭州、深圳、青岛、贵州等地区的几家充电桩企。
其中,贵州省补贴发放或较为顺利。以电庄股份为例,其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大型充电站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地方政府30%建设总成本的补贴支持。
但是,其余北京、杭州、深圳、青岛等地区的补贴发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延迟现象。并且,从开始申请补贴至今,接受调查的几家企业大都没有拿到补贴(北京一家拿到过一次)。有的甚至还在申请过程中,陷入了相关部门互相推诿的尴尬局面。
“今年年初我们就开始申报了,但过程有点尴尬:区住建局和市住建局互相推诿,区说‘我这没问题,只要市里报完了,我们就通过’;市里又说要区里先报上来……我看还是要靠脸熟。”杭州某充电桩企告诉第一电动,“关键补贴总额是有限的,如果报得慢了,就算申请通过了也拿不到钱”。
另外,深圳的两家企业,自去年7月申请以来,至今也都没有拿到补贴。“我们的几个站点没有达到深圳市的补贴标准,但申请到了区里的补贴。去年7月申请的,按理应该今年1月份发放的,但至今还未发放。”深圳市坪山区某充电桩企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电动。
据《坪山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显示,每年7月、8月由新区和财政局进行集中受理,申请人申请后,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审批通过的,扶持资金将在次年1月份一次性发放。
关于补贴发放速度缓慢的问题,有的企业比较“佛系”,因为“不差钱”。以上述杭州桩企为例,其背靠大型房地产母公司,2017年母公司净资产已达11亿。
但还是有别的担忧:“其实对我们来说,补贴需求并不急切,主要是为了通过政府的报备。否则后期可能会出政策,未通过报备的都是非法运营…那就惨了…”
还有一部分企业表示理解。“其实,关于补贴发放这件事,我看到的是,政府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做。如果现在政府确实人力物力有限,只能达到目前这种发放周期,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华商三优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对于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桩企而言,补贴需求就较为急切了。以深圳市另一家已经申请到市级补贴的充电桩企业为例,该桩企的负责人告诉第一电动,“我们主要是做公交巴士配套服务,成本回收周期很长,在这个过程中,补贴对我们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站多桩多,现场核查难
“从申请通过到补贴到账,仅需要两到三个月。但从开始申请到拿到补贴,却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时间主要耽搁在‘现场核查’这一步上。”华商三优负责人告诉第一电动。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