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2020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一、国产器械加速替代进口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爆发,让部分医疗设备全球需求大幅增长,全球各国对医用防护用品、核酸检测盒等医疗器械订单量激增,销售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部分医疗器械持续脱销。

俗话说祸福相依,经过此轮疫情的考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疫情之后,国产品牌在拥有核心技术、与进口设备质量一致的情况下,将拥有更多同台竞争的机会,让高品质、高性能的国产设备真正进入各大医院,促进进口替代进一步加速。

而国内哪些械企在这场疫情中崛起?或许下面这份2020上半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排行榜能够给我们答案。

据统计显示,2020上半年医疗器械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榜单中,企业营业收入共计577.38亿元,其中,迈瑞医疗、英科医疗、乐普医疗、新华医疗、振德医疗、鱼跃医疗、蓝帆医疗、奥美医疗、万孚生物、山东药玻为2020上半年医疗器械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榜单前十企业。据统计,前十企业营业收入共计381.96亿元,占榜单的66.15%。营业收入位居第一的是迈瑞医疗,达105.64亿元。英科医疗位居第二,营业收入为44.5亿元。乐普医疗位居第三,营业收入为42.38亿元

二、IVD成最大赢家

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10日,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达到92家。其中34家为体外诊断领域企业,而体外斩断领域的企业在疫情中的增长幅度最大,个别企业业绩增幅高达1159.39%!接下来我们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同比、净利润、净利润同比、总资产5个方面对名列前茅的企业做一个数据比对。
首先在营业收入方面,迈瑞医疗以不可撼动的105.64亿的成绩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迪安诊断、华大基因等企业均是在新冠核酸检验试剂方面获得成功的公司。

在营收同比上,圣湘生物以超1000%的增幅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东方生物与排名第三的硕世生物,增幅均超过350%。

在净利润上,迈瑞医疗以超30亿元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华大基因与排名第三的圣湘生物,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

在净利润同比上,圣湘生物以超14000%的净利润同比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东方生物与排名第三的达安基因,净利润同比均超过1000%。

在总资产上,迈瑞医疗以接近300亿元,排名第二的迪安诊断与排名第三的华大基因,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

三、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即便没有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仍然极具潜力,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21年至2022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5%左右,中国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高速扩容态势。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产品加快涌现。但整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

 

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与国内制药行业企业3亿~4亿元的年平均主营收入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现阶段,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近年来结构趋于优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医用耗材产品的性价比增幅显著,而进口医疗器械则仍然以高端产品为主。而此次疫情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我国一部分医疗设备企业迈进的步伐,尤其是对于本次疫情中最大的赢家,国内部分IVD企业来说,快速增长的营收势必给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筹码。

四、国内医械行业全面扩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完善我国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先后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和《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建设任务;

要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呼吸、感染等科室建设,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设备,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做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等工作。

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多项政策的出台,加速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扩容,促进国家继续积极支持自主研发创新,加速部分国产先进领域的进口替代。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