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CRI元哲:南宋纪年钱概述,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故事,历史宝藏,具有现实的投资价值

CRI元哲:南宋纪年钱概述,,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故事,历史宝藏,具有现实的投资价值

南宋纪年钱

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发布了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CRI元哲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计划做一些公益性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向大家介绍古钱币相关知识。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察实物、实地,向大家介绍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在现实中的投资价值。

虽然中国货币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的春秋时代的海贝,但CRI元哲并不打算分析海贝的历史,如同我们在分析工业机器人行业时并不探究孔明的“木马流牛”的结构,在分析中国的医药行业时也不去研究《本草纲目》一样,毕竟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或视频,让读者能够轻松的了解行业的现状,发现其中的投资机会,而不是去探讨高深的、神秘的学问。

所以我们的古钱币知识专题从宋钱中的南宋钱开始,而不是从海贝、裤型币、刀型币、动物外形钱(鱼币)等开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当时号称宋朝GDP占全球总量的50%到80%。经济的发达使得货币的流通量也变得非常巨大,古代的货币以金属货币为主,宋朝的主要货币是铜钱,铁钱其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钱币铸造最为兴盛的时期,如北宋神宗时每年铸铜钱最高达500-700万贯(即折合50-70亿枚“一文钱”)。而到了所谓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满清的“康乾盛世”时,每年铸钱不超过100万贯(即10亿枚“一文钱”),甚至在康乾时代还需要大量的使用传世的北宋铜钱、来自邻国的宽永通宝、安南水漂钱等。而两宋时则每年大量出口铜钱到多个国家。

在宋朝时期,不仅铜钱的铸造数量大,还多有创新之举,如北宋的钱币大多为“对钱”,即同一种铜钱有真书、行书、篆书等多种字体版本。有时候皇帝甚至亲书钱文,被称为“御书钱”,比较知名的有宋太宗时期铸造的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徽宗时期的崇宁通宝等。

南宋时期则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纪年钱(即标注铸造年份的钱币)。 所谓纪年钱,是指在钱币上添铸有铸造年份的钱币。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开始,南宋政府下令在当年铸造的钱币背面镌明铸造年份,如淳熙七年铸的钱就在“淳熙元宝”钱背上铸一“柒”字,依此类推。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铸造,世界上第一枚纪年钱币(正面)。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铸造,世界第一枚纪年钱币(背面)。

关于南宋为何铸造纪年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据说南宋政府采用这种措施是为了防止私人盗铸。据丁福保先生的《古钱大辞典》中云:“(淳熙)七年后,因盗铸者多,遂令诸监逐年于背文上铸年数以别之,其弊遂止”。实际上翻砂法铸钱的工艺壁垒并不高,无论官铸的钱币添加何种记号,私铸者都可以模仿。

而《事林广记》“货宝类”所收录的《货泉沿革》中,于“淳熙元宝”条下有如下记述:“(淳熙)七年以后,折二钱背皆有年数者,为钱监多只就民间增直买新钱以进,朝廷知之,欲杜其奸,遂令诸监以所纳新铸铜钱背铸年数以别之,其弊遂止”。《货泉沿革》认为南宋铸造纪年钱的原因,是南宋朝廷每年给每个钱监(造币厂)下达年度铸钱数量的任务,为防止钱监自己不干活,而向民间购买铜钱冒充当年新铸钱而采取的措施。这种说法看上去更合理一些。南宋政府为了监管国企,让国企员工多干活,也是绞尽了脑汁啊。

南宋纪年钱的出现,对于古钱币玩家而言,有了更多的版本可以收藏,对于当代的投资于收藏业的资本而言,也多了一个可以炒作的亮点。也为古钱币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很容易通过南宋纪年钱的具体铸造年份,推断当时的经济状况。

而我们要准确辨别其他一些钱币的铸造年代,如大名鼎鼎的开元通宝的铸造年代就很困难,因为开元通宝从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铸,一直到宋朝(960年建立)初年还在继续铸造。而纪年钱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能准确识别纪年钱的铸造年份,这就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惜自咸淳九年(1273年)停铸纪年钱以后,中国下一次大规模开铸纪年钱(仿日式的龙纹铜元)要到清末了(1900年代),中间隔了600多年。

南宋纪年钱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始铸,一直持续到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通常认为南宋官方铸造的纪年钱只铸到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基建工程渐多,在工地上陆续挖掘出了数枚背纪年“九”的“咸淳元宝”,从而确定了咸淳九年铸币实物的存在。

根据CRI元哲结合历史文献及统计实物可知,南宋纪年铜钱自淳熙七年至咸淳九年止,共有八十九个年份,分别是:“淳熙元宝”10种(背七到十六,1180-1189年)、“绍熙元宝”5种(背元到五,1190-1194年)、“庆元通宝”6种(背元到六,1195-1200年)、“嘉泰通宝”4种(背元到四,1201-1204年)、“开禧通宝”3种(背元到三,1205-1207年)、“嘉定通宝”17种(背元到十七,1208-1224年)、“大宋元宝”3种(背元到三,1225-1227年)、“绍定通宝”6种(背元到六,1228-1233年)、“端平元宝”1种(背元,1234年)、“嘉熙通宝”4种(背元到四,1237-1240年)、“淳祐元宝”12种(背元到十二,1241-1252年)、“皇宋元宝”6种(背元到六,1253-1258年)、“开庆通宝”1种(背元,1259年)、“景定元宝”5种(背元到五,1260-1264年)、“咸淳元宝”9种(背元到九,1265-1273年)。

由于咸淳九年的铸币存世不多,应该为母钱或者样币的性质,市场价也极高(估计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因此现在所谓的“南宋88枚纪年小平全集”,“南宋87枚纪年折二钱全集“等都不包括咸淳九年的钱币。

其中“大宋元宝”是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年)所铸之非年号钱,而是国号钱,是为了避免铸造“宝庆元宝”或“宝庆通宝”之类,这样面文会出现两次“宝”,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吉利。“皇宋元宝”是在宋理宗宝佑元年至六年(1253-1258年)铸,也是同样为了避免在钱文出现两次“宝”字。实际上,如果在定年号时考虑到这个问题,不如改“宝庆”为“保庆”,改“宝佑”为“保佑”即可,或者是不要频繁更换年号。

不同年号的南宋纪年钱铸量相差较大,如淳熙钱数量较多。而一些品种铸量较少,如“大宋元宝”、“端平元宝”、“开庆通宝”等。

蒙古军在灭南宋的前后,曾经三次入侵越南陈朝。陈朝为了展现坚决抵抗蒙古军入侵的决心,特意补铸了部分南宋未曾铸造过的铜钱,如德祐、祥兴及景炎等年号钱,这些钱制作精美,铸造量极低,质量非粗制滥造的“安南水漂”可以媲美。这些铜钱主要是为了政治意义而铸造,并非用于实际流通。陈朝补铸的南宋年号钱,部分流传至现今,为中国、日本等国的藏家珍藏。

在后续的文章及视频节目中,CRI元哲将展现南宋纪年钱实物及分析宋朝时中国在全球领先的多个行业在当代的发展状况及在全球的地位。

 

如您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收藏行业等市场感兴趣,需要获取政府政策、市场机会等相关资讯或需要协助您注册公司,撰写商业计划书,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寻找合作伙伴,获取各类经营许可证等,请联系CRI元哲,电话:021-6150-9726。

明宣宗与宣德通宝以及明朝的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位于现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