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央行随手发布的工作论文意外出圈,登上了微博热搜。
论文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大致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目前我国正在向老龄化少子化延伸,未来会让情况变得很危险。总而言之,老龄意味着没有生产力,少子意味着没有未来。
所以在最后顺势又引出一个非常核心的应对之策:亟待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说到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2015年的时候国家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曾经点燃了一些家庭对生育二胎的热情。
如果此次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同时配套完善的福利政策(怀孕、生产、入托、入学),无疑也会像之前二胎政策那样产生更多的生育需求。
然而,当前也在面临着这样的一个现象:晚婚晚育抑制了这种生育需求。
进入21世纪,社会的进步以及压力,晚婚晚育趋势越发明显。由于结婚年龄逐步后延导致了生育年龄的后延,加上生育年龄的后延又使得生育风险大大增加,最终造成新生婴儿下滑非常严重。
虽然目前有一些晚婚和高龄夫妇有生孩子的想法,但又因年龄带来生育困难的问题变得很无奈。
所以,国家就算决定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对于部分人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般这种情况如何挽救?
目前针对晚婚和高龄夫妇治疗生孩子困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常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其中辅助生殖技术已逐步成为主流选择。
对于晚婚和高龄夫妇而言,辅助生殖技术不仅是实现优生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解决因年龄问题造成不孕不育的焦虑。
尤其在当前全面放开生育背景下,随着晚婚和高龄夫妇对辅助生殖的整体需求有所增加,辅助生殖有望演变成一个绝佳黄金赛道。
01
辅助生殖不难理解,指的是通过医学技术手段帮助那些晚婚和因高龄导致不孕不育的夫妇实现生育孩子的愿望。
在经历两个世纪的跨越以及全球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探索,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认可的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有三种: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它们具体指的是:
人工授精是以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使女子受孕的技术。
配子移植通过腹腔镜或腹部小切口将配子(成熟的卵子及活跃的精子)直接放进输卵管的壶腹部或子宫腔,使精子和卵子在人体正常输卵管内自然受精。
试管婴儿则利用人工方法使得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成熟后,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分娩。
与人工授精、配子移植相比,由于试管婴儿技术妊娠成功率最高(达到40%-60%),因此成为当下最为主导的辅助生殖技术。
而且试管婴儿亦是当今世界上最早辅助生殖技术,其可以追溯到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之后经过长达40多年时间发展,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人们预期。
2018年,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发布的报告表示,全球已有超过8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世。
据统计,目前中国以及美国的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仅是试管婴儿市场就合计占据约95%的份额,构成了生殖中心的主要盈利项目。
02
辅助生殖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上游药物、检验试剂、器械供应商;中游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平台;下游辅助生殖服务机构。
上游可满足辅助生殖过程中的药、械需求。其中,药物治疗市场外企竞争优势明显,目前形成寡头垄断,但国产在加速渗透。具体为,外企默克雪兰诺、默沙东等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国内丽珠集团、仙琚制药、金赛药业等企业布局辅助生殖用药和性激素的高端市场,加速国产替代。
中游服务平台,获取丰富的资源,实现精准获客。目前主要依托互联网的渠道优势,利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将不孕不育患者引流到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机构。例如,好孕帮、趣孕、贝贝壳、爱丁医生等一些在线服务企业,合计覆盖了全国80家以上的辅助生殖医院,全国400万用户。
下游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由于行业受政策严格控制,目前辅助生殖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主导当前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妇幼领域可以成为辅助生殖下游继续扩张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辅助生殖中心而言,其发展并不应该限于单一的辅助生殖服务,而是要向服务链上延伸。比如,辅助生殖中心除了帮助患者进行试管婴儿、妊娠成功后,还可以接着提供产科、儿科/妇科、月子中心等服务,从而打造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辅助生殖中心。
03
回归话题,为什么说在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背景下,辅助生殖行业有望演变成一个绝佳黄金赛道?
先看一条简单的计算公式:辅助生殖市场规模 = 接受辅助生殖的夫妇数量 × 平均周期数 × 周期价格。
其中,影响辅助生殖行业最大的变量就是接受辅助生殖的夫妇数量。而再从更深一层次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接受辅助生殖的夫妇数量便是那些多为不孕不育症群体,影响这个群体的构成特征最终来自晚婚晚育这一趋势。
众所周知,无论男女,不孕症发生率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尤其对于女性而言,35岁是一个分水岭,而定义高龄孕妇便是以35岁作为界限。
究其原因,在达到35岁之后,女性卵巢的卵泡数目、质量都不断下降,甚至部分子宫疾病变得更容易发生造成生育力下降、自然流产风险。
根据中卫生殖健康网发布的2015年不孕不育大数据调查,我国已婚夫妇不孕不育率已攀升至12.5%-15%,人数已超过5000万。
从历史数据看,在晚婚晚育背景下,全国新生婴儿出生率自2014年就开始下降,尽管2015年放开了二孩政策,由此引发2016年出生率同比提升0.88个千分点,但自2017年至2020年出生人数重新回到负增长。
与此同时,对应的是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增长较快,从2014年的1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从进行的试管婴儿周期还可进一步论证,近年来国内的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也保持较快速的增长,从2014年约39万个增长至2018年约68.4万个,年复合增速为15.1%。
很明显,无论接受辅助生殖的夫妇数量还是做试管婴儿的平均周期数,她们的复合增速是几乎处于同时变动。
其实不难理解,随着国内晚婚晚育趋势背景使得不孕不育群体规模迅速扩大,辅助生殖已经成为医疗服务潜在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这次央行带头强烈呼吁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以预兆辅助生殖进入刚需阶段也将是必然。
另一个案例,上个世纪末日本是如何解决晚婚晚育带来的新生婴儿问题的?
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社会压力骤然增大导致结婚和生育年龄整体推后,不孕率随之上升。当时日本采取的做法是通过辅助生殖服务去尝试解决。
日本第一个体外受精婴儿出生于1983年,此后每年辅助生殖技术的数量快速增加。辅助生殖治疗周期数从1985年的1195个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447790个,年均复合增速为21.07%。
2019年,日本出生人数降至史上最低且首次不足90万人。
可以发现,尽管日本并没有多大的办法去阻止低欲望社会所造成的“婴儿奔溃”,但数十年来也在极力拖延了下滑速度。这是因为现在日本的新生婴儿有很大一部分数量便是依赖于辅助生殖服务贡献。
反观国内,当前我国的出生人口下降、平均初婚年龄上升的趋势整体环境与上个世纪的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对于日本的具体做法,实际上也存在一定参考,所以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在未来同样也有快速增长的可能。
04
很多数据都在表明,虽说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在未来市场空间想象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资本能够随便介入。
由于辅助生殖这个行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的人口国策、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因此一直以来受到非常严格的政策限制。
一般来说,取得试管婴儿牌照是辅助生殖机构开展业务的核心关键。当处于国内严审批、严监管的大政方针下,牌照获取难度会变得非常大,最终成为阻挡大量资本进入的最大壁垒。
据统计,国内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有517家,在这里面几乎都让公立医院机构占据,它们持有整个市场90%以上的牌照数量,剩下民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占比仅约10%左右。
目前主要的公立医院包括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而民营辅助生殖医院则以锦欣生殖为代表。
整体看,辅助生殖行业呈现出公立主导,且全国竞争格局分散但区域头部效应突出,地域资源分布不均的特征。
考虑到辅助生殖行业资质准入门槛非常高,叠加国家政策对于机构数量的控制,未来规模较小的新进入者极难追赶那些依靠先发优势确立下来的行业巨头格局,届时头部企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强者恒强。
对于规模较小的新进入者而言,唯有提高辅助生殖中心的获客能力、运营能力才是找到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一些主要辅助生殖民营企业梳理:
锦欣生殖(01951):亚洲首家上市的辅助生殖民营企业。公司主要通过“生命方舟”计划与地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目标患者引流到旗下,帮助患者完成取卵。目前取卵周期数位居全国前列,并且患者妊娠成功率持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的45%水平。其中,2018年西囡医院集团、深圳中山医院、锦江/锦欣生殖中心的成功率分别为54%、52%、57%。
通策医疗(600763):国内第一家以口腔、辅助生殖医疗等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公司。口腔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种植、正畸、修复、儿童口腔及牙周治疗等医疗服务,辅助生殖服务主要包括不孕不育诊疗、辅助生殖(IVF)等医疗服务。公司于2013年联手三级甲等的昆
明市妇幼保健院开展辅助生殖业务,在2016年再次与三级甲等的舟山妇幼保健院合作布局辅助生殖业务。
丽珠集团(000513):国内辅助生殖用药市场龙头。公司在辅助生殖用药领域布局多年,目前主要辅助生殖用药产品包括贝依(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丽申宝(注射用尿促卵泡素)、乐宝得(注射用尿促性素)、绒毛膜促性素等产品,基本覆盖目前辅助生殖领域常用超促排方案所有常用药物。
仙琚制药(002332):深耕甾体激素领域,黄体酮类产品占据市场首位。主营产品分为皮质激素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妇科及计生用药)、麻醉与肌松类药物三大类。性激素类药物(主要是制剂)包括孕激素类、雄性激素类、雌性激素类,主要产品有黄体酮胶囊(益玛欣)、左炔诺孕酮肠溶胶囊、米非司酮片等。其中黄体酮类产品市占率居首。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