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垃圾分类背后是一个绝不能忽视的大产业

未来1年内,生活垃圾处理如何“拎得清”将在46城变成一道“必选项”。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面对愈发严峻的城镇固废处置增长现状,垃圾分类由鼓励趋向强制也将更具现实性。

垃圾分类正从“上海模式”扩展到“全国卷”。

按照已经确定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其余45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而在筹备超过20年后,未来全国将以强制分类的方式对城镇生活垃圾发起“猛攻”。

由鼓励转向强制,生活垃圾分类为何如此高调入场?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尽管两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均超过90%,尤其上海在当年实现100%无害化处置,但垃圾产生量仍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北京市每天会产生近2.58万吨生活垃圾,全市超过28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均在满负荷运转。而在上海,1.2公斤则是上海市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

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垃圾分类的任务更为艰巨,也更为急迫。环保在线梳理数据后发现,“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由17239万吨增至21521万吨,增幅接近25%。

另据生态环境部年初印发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尽管公布数据的城市数量逐年递减,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增至20194.4万吨,处置量20084.3万吨。

在上述城市中,垃圾产生量最大的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数值分别为9001.8、899.5万吨、737.7万吨、604.0万吨和541.3万吨。

而要解决“垃圾围城”难题,垃圾分类显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促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正如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所言:“垃圾分类不是解决前段投放或末端治理,而是整个环节的打通,对于垃圾减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来看当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流方式:填埋和焚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两种模式愈发呈现出鲜明对比。

结合下图来看,2013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492300万吨,其中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能力、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分别达到322782万吨、158488万吨,占比为53%、44%。

但在随后的四年里,尽管两者均有所上涨,但垃圾焚烧产能增长速率高达88%,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仅为12%。

据住建部公开数据,迄今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值此背景,正值黄金发展周期的焚烧被业界视作解决“垃圾围城”的一道曙光。

奔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生活垃圾分类与焚烧发电亦是相互助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垃圾分类后再焚烧将提升热值30%至40%,以0.4/度上网电价计,项目盈利每吨将提升16左右。同时,垃圾分类将进一步推动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及设备投入。

到目前为止,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已覆盖70%以上的居民小区,后续重点城市今年还计划投入超过210亿。

来源:环保在线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