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气市场
A、中国天然气消费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细分来看,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7.7%,电力消费量增长8.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原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3%,上升0.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7%,上升0.8个百分点。
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不同,中国有限的油气资源储备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需求。201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18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特别是近些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引发进口量不断提速,2018年原油进口4.62亿吨,进口增速达10%;天然气进口突破9000万吨(1254亿立方米),增速更是高达32%。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18年已经达到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5%以上,而且这种对外依赖情况日趋严重。
最终原油进口占比可能突破75%,逼近80%;天然气进口占比将在2年内突破50%,而且展望期内消费量将继续增长200%,进口同样还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天然气产量近几年中国还是保持了比较快速的增长,这主要源于中国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时间较晚,目前尚有一定产能潜力可挖掘。而对于较早就进行了开发的原油产业来说,产能已经基本充分挖掘,部分油田已过产量峰值期。
2010年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已经基本平稳,近几年甚至有所下滑。尽管生产端潜力有差异,但二者共同之处在于同时大幅增加了对外进口量,因为只有不断加大进口才能够满足中国对原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
B、全球天然气储量分布
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性。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近年来在中国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美国、沙特、委内瑞拉、阿联酋、中国、尼日利亚,其中俄罗斯探明储量高达34.97万亿立方米。
全球十大天然气田中,有五个位于俄罗斯,分别是Urengoy、Shtokman、Yamburg、Zapolyarnoye、Bovanenko气田。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到俄罗斯总储量的50%左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是世界上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公司。
由于天然气储量丰富,又毗邻中国,俄罗斯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气进口国。中俄天然气管线东线建成后,最高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方天然气(约合3400万吨油当量)。
伊朗和卡塔尔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33.22万亿立方米和24.92万亿立方米,二国共有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田南帕尔斯气田,该气田很大一部分就位于伊朗境内(另一部分在卡塔尔)。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南帕尔斯气田估计储存有天然气51万亿立方米、凝析油500亿桶。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探明油气当量(原油+天然气)总储量算,伊朗达到3822亿桶,比沙特高出近18%(沙特为3213亿桶)。也就是说,其实伊朗才是中东真正的第一油气大国,而非沙特。
土库曼斯坦凭借17.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列全球第四,换算成油当量1155亿桶,这比整个俄罗斯的探明石油储量(1024亿桶)还要高。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中石油在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项目投资很大。土库曼斯坦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最多的国家,该国的天然气是中国西气东输二线的重要气源。
非常规天然气范畴的页岩气是近年来的市场热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8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页岩气储量排名全球第一(达31.6万亿立方米),这接近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阿根廷(22.7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20万亿立方米)、美国(17.7万亿立方米)和加拿大(16.2万亿立方米)分别排名第二至第五名。
目前,全球可开采的页岩气总储量预计达到214.5万亿立方米,这一总储量相当于目前情况下全球天然气61年的总消费量。这一报告数据也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报告中得到印证,报告称,中国拥有成为最大的页岩气储备国的资源(1115万亿立方英尺,31.6万亿立方米),要远远超过目前世界第二大页岩气储备国阿根廷。
问题的关键在于,页岩气规模化开采目前只在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北美洲开展,中国在页岩气储量方面大幅领先其他各国,具有深厚的开采潜力,但页岩气开采潜力与能力和探明可采储量之间,仍有较大区别,最终能有多大量为中国所用,仍未可知。
C、天然气主要生产国
数据统计显示,天然气生产大国美国和俄罗斯2017年产量全球占比分别为20%、17%。美国在页岩油革命之后天然气产量超越了俄罗斯,并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展望期内其将是全球天然气增量的核心主力。
伊朗、卡塔尔虽然当前阶段看起来与美国、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差距较大,但后续潜力巨大,二国凭借丰富的储量未来有望迎头赶上,目前看来二国正在增加投资,提升自身国内天然气的出口量,近几年增速明显,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将成定局。
同样储量巨大的土库曼斯坦并未现身前十大生产国,但对于中国来说,作为重要的资源供应方,其地位对于中国能源供应安全来说非常重要,稳步推进该国的天然气开发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合作方式。
中国是第六大天然气生产国,由于天气、环保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自身并不出口天然气,反而需要进口大量的天然气。
D、天然气主要消费国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天然气消费约3.86万亿立方米,增速5.3%,是过去5年平均水平2.3%的2.3倍。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位列消费国前三名。
全球约有1.2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需要通过进口方式来满足消费需求,约占天然气总消费量的1/3,进口国方面,中国、日本、德国分列前三,进口量均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尤其是中国2018年进口量跳增近350亿立方米,达到1254亿立方米。
美国天然气消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2018年天然气的消费总量为8481.35亿立方米(820.6亿立方英尺/天)。EIA预测,未来美国天然气消费将在2018年基础上稳定增长。天然气仅次于石油,是美国第二大能源消费来源,约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2017年,美国天然气主要消费在五个行业:工业,占比35%;发电,占比34%;民用,占比16%;商业,占比12%;运输,占比3%。
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2018年消费量为4545亿立方米。之前数据显示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3.6%,其次石油占19.1%,煤炭占16.4%,核电占5.0%,水电占5.9%。天然气的主要消费领域是发电和居民消费。俄罗斯国内工业和居民消费的天然气75%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供应,2005年该公司对俄罗斯国内供应量为3070亿立方米。
中国位列全球天然气消费量排行第三位,2018年消费天然气2766亿立方米。消费结构方面,城市燃气、工业和发电用气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别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6%、33%、22%,化工用气约占9%。
在巨大的需求增速面前,尽管中国已经努力提升国内产量,但仍远不能满足需求,天然气进口量快速提升,2018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下半年一度高达48%。根据预测,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3000亿立方米,同比增11.3%。政府“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继续执行,各地加强散烧煤治理,环保因素仍将是短期内推动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主要动力。
E、中国天然气进口呈现多元化格局
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天然气中包括管道气和LNG二种方式,目前LNG进口比例接近60%,管道气进口约为40%,这与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管道气和LNG的占比差异较大。2018年全球管道气贸易量为7710亿立方米,全球LNG贸易量为3.24亿吨(4406亿立方米),管道气贸易占比高达64%。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天然气产业增长方面管道运输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目前中国管道气贸易进口管道气所用的输送管道与国产气相通,进口LNG则依靠在各地建设的LNG接收站进行中转储藏。在进入接收站的所有海外LNG中,约有30%进行了再气化并进入管道,约70%经由槽车等以LNG的形式运往各下游消费市场,这一比例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成立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2019年年初,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组建方案已获批,并列入2019年国资委重点工作计划,有望于今年年内正式成立。成立油气管道公司,主要是解决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和管道建设滞后的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管道天然气主要进口国为土库曼斯坦,占到总进口量的83%,其他进口国还有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尤其是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口管道气大幅增加占比达到25%,较上一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LNG主要进口国有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四国合计占到81%。
俄罗斯虽然是天然气产出大国,而且具备与中国接壤的地理优势,但此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很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仅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73万吨,占比不足总进口量的1%。随着未来相应管道的建设完成及Yamal等大型LNG项目的完工,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将越来越多,预计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管道输气能力可达到1270亿立方米,其中中俄进口管线输气能力可达600亿立方米。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