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之争,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美、德制造业基础扎实,中国则受益于全球化迅速崛起。

近现代各国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以至于服务业比重高似乎成为了发达经济体的标志之一。

 

然而,近年来,全球对于制造业的重视重新回归。这不仅体现在新兴市场升级和融入全球产业链,还体现在制造业大国、强国之间的竞争加剧。

 

去年10月,美国出台了《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今年2月,德国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规划》。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几年前我国的制造业规划。

 

01. 全球制造业当前格局

 

中国制造业总量全球第一,中低端为主

 

说到制造业总量,从2011年起,中国就已经是稳稳的世界第一。据世界银行数据,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出3.5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16万亿和德国0.76万亿美元。

 

制造业产出,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OECD,云锋金融整理

 

美、德和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国,千亿美元级别的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多来源于这三个国家。在德勤发布的制造业强国调查中,中国、美国和德国自2013年后,稳居排名前三位。

 

 

从制造业结构来看,我国高端制造仍有差距

 

一直倡导“高端制造”的美国在2014年高端制造出口占总制造业出口比重接近60%。

 

德国高端制造出口占比53%,其中端制造业占比较高。

 

中国制造业出口以中低端为主,中国高端出口占比为42%。

 

 

饼图中深蓝:高技能或技术型制造业出口占比;绿色:中技能或技术型制造业出口占比;浅蓝:低技能或技术制造业出口占比;

 

资料来源:德勤,云锋金融整理

 

高端产业结构对应更高的人均制造业GDP。2014年,美国制造业人均年产出约11万美元,对比中国制造业人均年产出不到3万美元。

 

代表性行业显示

 

美、德高端制造业具备领先优势

 

“高端”制造业通常指制造业中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仔细看行业内部,各国实力仍然有很大差别。我们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高端”制造业子行业来举例比较。

 

首先是军工行业。军工业被称为“制造业的皇冠”,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对高端制造有着较高要求,对高新技术的引领有着重要作用。

 

这一领域的前两大国是美国和中国。从下图可以看到,在军工支出上,美、中的绝对规模居前两名。从军工支出占GDP的相对指标看,美国也高于中国。

 

军工的需求促进了产出,生产能力提升又进一步促进出口。2017年,美国军工出口6100亿美元,中国军工出口2280亿美元,分列全球前两位。

 

世界军工产业情况

 

 

资料来源:SIPRIMilitaryExpenditureDatabase,2018年5月

从军工产业总量看,中国虽然仅次于美国,但差距不仅在于规模,还在于包括科技水平在内的综合实力。根据权威的美国DefenseNews发布的全球军工百强排行榜中,美国军工企业长期占据半壁江山。2018年综合能力排名前五全部来自美国。

 

按照营收和综合能力全球军工行业前5名

资料来源: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18年5月

 

其次,除军工领域外,我们还选取了汽车业来进行横向比较。

 

汽车的设计和制作涉及机械设备、自动化、计算机、材料等较多制造领域,可以体现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水平。

 

从营收看,德国公司排在榜首,美国公司实力也不容小觑。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有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大众等。美国品牌有福特、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不小,但目前还未有企业能跻身最大最强的车企集团名单之列。

 

 

资料来源: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18年5月

 

第三,我们选取了医药行业,希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制造业中创新的含金量。

 

如今,美国在全球制药行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3411亿美元。2018年,营收排名前五公司中,美国辉瑞集团、强生和默克公司上榜,德国和瑞士的医药集团也表现不俗。而中国、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综合上述因素看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是以“大”取胜,而美、德的制造业不仅“大”而且“强”。

 

02. 全球制造业争夺拉开帷幕

 

各国纷纷发布产业政策竞争制造业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分化加剧,新一轮产业迁移加快、制造业流出风险加大,以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模式已经落伍是当下发展先进制造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2018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白皮书》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利用成本优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如今,中、美、德在全球制造业呈现出鼎立之势。

 

美、德制造业基础扎实,中国受益于全球化迅速崛起。

 

美国的政策有两方面侧重:“重振制造业”,即促进制造业回流和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鼓励创新”,即对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的重视。

 

德国的政策则多侧重“鼓励创新”。从开始的中小企业核心创新计划(2009),工业4.0的提出,到工业战略2030,“创新”或者“数字化”等字眼几乎每次都出现在政策中。

 

中国政策可以归纳成两点:

 

一是“转型”,之前以成本取胜或是以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已不再适用,如何让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焕发新的光彩,是“转型”要做的事。

 

第二是“高端”。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开展争夺全产业链,印度、越南新兴市场等国家工业化推进竞争一些低端制造业,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是迫切的需求。

 

中美德近几年发布的有关制造业的重大政策

国务院、美国白宫、Manufacturing.gov等、云锋金融整理

三国在制造业发展战略均强调上发展高端制造业。只有在高端制造上站住脚跟,才能在全球工业取得更多的话语权,也是未来一国国力的重要考量。

 

03.会争哪些领域?

 

“先进的制造业——包括新的制造方法和创新所带来的新产品的生产——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引擎和国家安全的支柱。”《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

 

“2030年国家产业战略”的目标是与行业利益相关方一道,在相关领域确保和恢复国家、欧洲和全球层面的经济和技术能力、竞争力和产业领导地位。”《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

 

美国和德国制造业战略分别讲了什么?

 

《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有三个总目标:

 

1.发展或引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2.培养制造业技术工人;

 

3.扩张国内制造业供应链。

 

在发展制造业大目标下,具体提到了5个行业。

 

(1)在智能制造业方面,强调智能和数字化制造业、先进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

 

(2)在维持材料业全球领先地位方面,强调在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化工材料提高研发力度;

 

(3)在确保国内医疗产品更好发展方面,逐渐将普通药品制造回流美国、加强连续制药(CM),并增加生物医药的研发;

 

(4)在电子设计和制造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加强半导体设计及制造、提高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

 

(5)粮食和农业生产机会上,注重食品安全的检测和可追溯性、粮食安全生产和供应链稳定。

 

美国本次明确表示,不应再把制造业与产品开发整体价值链分离。在优先开发和转化的技术中,不再只关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连续制药(CM)、半导体等先进技术,也强调了普通药品、关键材料、食品及农产品等基础技术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美国不再只关注有更高利润的产品设计和高端制造技术,也开始重视中低端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

 

为促成这些目标的达成,自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白宫陆续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自动驾驶3.0战略》、《5年STEM教育计划》和聚焦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未来工业发展规划》。

 

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目标及涉及部门

资料来源:《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云锋金融整理

 

再来看德国,由经济事务部长PeterAltmaier推出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想要巩固德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保护一些敏感企业和行业。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工业产值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从目前的23.2%提高到25%,在欧盟的增加值总额(GVA)所占比重扩大20%。并强调在扶持“国家龙头企业”的同时,完善工业产业链,继续布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

 

德国在其战略中指出,目前的优势企业有钢铁工业、化学、机械工程、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军事、航空、增材工业(3D打印),而在电子行业、创新碳纤维材料、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上还有待加强。

 

美(左)德(右)当下和未来优势产业变化状况

浅灰箭头:一般;深灰箭头:良好;蓝色:优秀。资料来源:GermanyTrade&Invest

 

制造业大国要争什么?

 

据德勤调查,2013年占主导的研发能力、交付速度、供应商关系以及设计已不再是改变制造业格局的关键因素。如今,高技能的劳动力、强大的品牌声誉、先进技术、网络安全及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更为重要。

 

1. 争未来技术

 

美国在《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强调:近几十年来,计算机在生产设备和物流中的广泛应用主导了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机器学习、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为基于科技创新的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创造新的机会。

 

德国也在其工业战略指出:如果丧失关键技术,德国将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受损,进而对国民生活、政治和社会等产生戏剧性的影响。

 

美国和德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都在2011年承诺将GDP的3%用于科技研发。

 

从两国的制造业战略来看,它们更加强调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上面的技术。

 

德国发面,2018年宣布与法国共建“人工智能中心”。资金支持上,由教研部、经济部负责实施的各类现有人工智能研发资助计划总额超过3.4亿欧元。美国在2016年发布了两份重磅报告《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以及《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

 

2. 争技术人才

 

美国在其《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报告》中指出,制造业中新兴就业岗位与具备必要技能的工人之间存在脱节。传统的教育和技术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未来的工作需要新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如数据能力和系统思维。

 

据估计,到2025年,美国制造业将在当前基础上新增34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约270万人由2015-2025十年间退休人员产生(按照平均退休年龄64岁),另外70万就业岗位由制造业扩张产生。而根据当下美国制造业教育情况,大约只有40%的新增就业可以被满足。到2025年,大约200万(340*60%)个岗位将空缺。

 

美国正为未来制造业准备STEM人才做准备,国家将优先投资终身STEM教育——包括小学、高中、职业和技术教育(CTE)。

 

德国除采取双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双元制),即学生得以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外,还在其战略中强调扶持中小企业,以充实制造业人才库。

 

3. 争核心领域的龙头

 

美、德共同提到的重要工业领域有医疗、材料、电子制造等。

 

维持以往的优势地位,更要做大做强。

 

04.靠什么争?

 

要想竞争高端制造业,首先要靠投入。

 

目前我国的研发支出占GDP之比虽然持续上升,但也仅为2.11%,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三国研究与开发(R&D)支出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UNESCO

 

在总量研发投入的背后,每个国家的制造业升级和创新都有不同的环境因素。

 

美国的特点是龙头企业引领创新。

 

2018年上半年,全球研发支出排名前1000的上市公司,研发开支总额为7818亿美元,其中美国公司的研发开支高达3290亿美元。

 

以Amazon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首,在研发上分别投入226亿美元和162亿美元。中国有145个公司在前1000公司之列,其中阿里投入36亿美元,腾讯投入27亿美元位列中国的前两名。

 

近几十年,围绕硅谷和纽约湾区的城市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它们周围配以高效率的大学系统,理论与实业的相辅相成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将想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产品的速度很快。五家美国科技巨头公司的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

 

德国的特点是通过非政府的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为中小企业赋能。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是德国独立的非政府研究机构,为提供中小型企业无法完成的高质量、短期、可负担的应用型研究。

 

这家研究所拥有60多个研究机构,覆盖250多个业务重点领域,每年承担6000-8000个项目。它采用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为中小企业和部分大企业提供支持。

 

弗劳恩霍夫聘请兼职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实践经验。将学术研究与工厂学徒制结合,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劳动力队伍。

 

德国境内弗劳恩霍夫机构分布

图片来源:Fraunhofer-Gesellschaft官网

 

受益于研究所支持的中小企业,统称为“Mittelstand”。它们多是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家族企业,通常可以追溯到几代人以前。虽然规模较小,但专业性强、产品质量高且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99.6%,贡献了约56.5%的经济增加值,拉动了59.4%左右的就业,可以称得上是德国经济的中坚力量。

 

研究所和企业为德国制造业实用技术和高质量技术人才,让德国在制造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中小企业使命,mission of the mittelstand, Walter Wilhelms,1925年

 

美国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竞争模式和德国凭借政企支持获得强大的技术和劳动力资源,赋予了这两个工业大国在工业4.0的背景下走得更远的基础和资本。

 

此外,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在政策方面,美国在可持续发展、技术转让和引用、货币政策、鼓励科学与创新、外国直接投资(FDI)、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安全与健康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有利于本土的制造业发展。而较高的税率、医疗政策、劳工政策成为较为不利的因素。

 

欧洲大陆的反垄断法和产品责任法,以及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医疗、技术转让、可持续性和科学的政策,对他们来说是竞争优势。同样,高昂的税率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于中国来说,鼓励创新、技术引进和转让、基础设施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是最大的优势,而高税率以及某些低效的国企给发展拖了后腿。

 

中国,美国和德国政策优势和劣势

 

资料来源:德勤

05. 结语

 

“如果有没有强大且极具创造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它所创造的就业机会,那么,任何一个先进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繁荣发展。”
斯米尔《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当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都经过了产品和工艺创新,生产力持续增长、为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进而促使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

 

当下消费升级以及对个性化、定制化的追求让未来市场将更向个性需求领域侧重。

 

由于技术进步,未来的产品将转变为“智能”设备,而材料科学的进步能创造更复杂,更强大先进的智能设备。

 

与此同时,产品的性质在发生变化,许多产品将超越人们所拥有的物质角色,转变为服务或渠道。

 

最后,数字技术会缩短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制造商或可绕过传统的中间商直接面对消费者。

 

可以看到,在这些未来转变的布局中,美德和中国走在了前端。

 

消费者基数大的中国深刻体会了消费升级以及个性化对市场的影响;完整和有效率的物流体系、共享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的多个场景,中国的制造业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智能设备和材料科学上,美德的优势不言而喻。美国在以往优势基础上,对“智能”的投入不遗余力,诺基亚、Google、Amazon等公司表现出龙头的实力。

 

曾经,我国弯道超车,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贸易环境的收紧,国内的制造业承压。

 

如今,变革的时代,各国都在试图通过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创新、人才等方面突破,想要建立或者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争夺全球市场。

 

曾经,美国的“创新”和德国的“工匠精神”成就了他们如今的制造业霸主的地位。

 

如今,我们不知道是否强者恒强,但重视制造业专业人才建设,增加研发力度、政策支持,是在这一场变革中站稳脚跟、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头号玩家”的正道。

 

资料来源:

 

Strategy for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National Industrial Strategy 2030

 

美国白宫关于美德制造业科技创新合作文件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1/06/07/fact-sheet-us-germany-science-and-technology-cooperation

 

美国白宫《未来工业发展规划》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america-will-dominate-industries-future/

 

Manufacturing opportunity,A Deloitte serieson making America stronger

 

2016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Index

 

Deloitte ,High-performing manufacturers Wherethey play and how they win

 

UNCTAD, 2018 handbook of statistics

 

http://fortune.com/global500

 

WorldBank,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GB.XPD.RSDV.GD.ZS?locations=CN-DE-US

 

https://www.defensenews.com/top-100/

 

本文作者:王润梦、马文慧,来源:云锋金融 (ID:majikwealth),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