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水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人均资源量短缺、部分水质污染严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落实,我国供水总量增速趋缓并有所下降,供水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同时,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升污水治理行业步入快速成长期。作为公用事业,水务行业是典型的政府政策导向型和法律法规驱动型行业,2018年环保政策频出,加快市场化、推动水价改革、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环境污染。
近年来,优势企业将借产业化加速之际,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扩张市场。除了向水务运营、污水处理等领域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扩展,龙头企业也向国际水务市场扩展,水务行业有望迎来大水务时代。2018年水务行业并购扩张带来融资需求也大幅增长,表现在财务报表上融资性现金流大幅增加,期间费用中财务费用上行较快,拉低样本企业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整体而言,水务行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略有改善,负债结构总体仍偏长期,面临的再融资和短期偿付压力相对较小。
对于水务行业,主要关注风险包括:(1)水务行业整体流动性较弱,投资依赖政府服务费支付,资金回款具有一定不确定性;(2)行业并购扩张加快,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加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3)水务行业为资本密集行业,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4)水价调整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整体来看,我国水务企业融资渠道较畅通,行业内主体信用质量较高,2019年信用展望稳定。
一、行业运行概况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资源量短缺、分布不均匀、水质污染严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我国供水总量增速趋缓并有所下降,供水行业发展已趋于平稳。同时,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升、水十条等政策出台等,对污水治理行业是利好,污水治理行业正属于快速成长期。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水务行业包括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海水淡化处理和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水务产业链包括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回收利用。从业务维度区分可以包括自来水供应和水处理子行业。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资源量短缺、分布不均匀、水质污染严重等特点。根据《2017中国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16.1%,在世界上总体排名第四,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立方米。从人均水资源量来看,我国仅为2,1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从时间空间上来看,整体水资源呈夏秋多、冬春少、南方多、北方少的分布,在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以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极为匮乏。水质方面,在十大流域的70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72.1%,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8.9%。十大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水质保持稳定。我国水务行业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下不断发展。
伴随着水务改革的推进,水务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2年,供水领域随着城市化大力发展,随着城市到县城整体范围的逐渐扩大,供水市场化比例也逐渐开始增加,同时供水普及率也不断升高,到后期城区的全面覆盖;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13年,污水领域不断市场化,资本拉动,内资崛起,污水的增长量以及污水处理率不断地快速增长;第三阶段从2014年之后,污水处理依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水务行业步入大资本时代,市场化改革和多元主体涌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
(一)供水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状态
供水行业方面,我国供水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国务院和各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供水总量增速开始缓慢下降。国务院和各省区出台一系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省市县全覆盖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基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逐级分解到省市县三级行政区。2014年起,国家水利部联合国务院九部门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考核,当年度全国供水总量同比下降1.43%。2017年,我国供水总量为6043.4亿立方米,较2016年增加3.2亿立方米(图1),2017年全国城市供水能力达3.04亿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为98.30%,减少0.12个百分点(图2),增长已趋于稳定。
总得来说,近几年全国城镇供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平均年增速保持1%左右增长,我国供水设施建设已趋近饱和,进入平稳发展状态。未来,在供水领域中新建的项目机会与行政级别成反比(图3),在乡村、建制镇用水普及率不足80%,还潜藏着巨大的项目机会。
(二)污水治理行业正属于快速成长期
污水治理方面,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驱动下,我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我国城市污水排放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污水排放两种。生活污水受城镇化程度和人口数量影响较大,近年来呈快速增长状态。工业污水在国家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及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等政策的作用下,呈逐步下降趋势。根据环保部于2017年2月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年)》,2015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立方米(图4)。污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水平、人口数量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高度相关,预计未来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
污水处理规划方面,根据国务院于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污水管网12.59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2.77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22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220万立方米/日。通过供水和污水处理量对比及《“十三五”规划》来看,我国供水和污水的差额仍然巨大,污水市场有巨大潜在增长区间。污水处理设施方面,截至2017年,我国排水管道长度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9%,城市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7036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图5)。201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总量448.8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3.44%,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9.80%,比上年增加1.8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管网建设尤其是运营管理水平有所滞后。网管投放增速高于污水排放量增速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很多管网需要更新和新建,满足黑臭水体的治理要求;第二,当污水设施厂网进入乡镇,管网的投资占比大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常规比例。
从大趋势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增速逐渐放缓,基本稳定在6-7%左右,水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平稳发展(图6);大城市污水处理率增长空间可能有限,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比例依然弱于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县城仍有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我国国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其对生活品质和环境要求有所提高,并且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除供水和污水处理两大传统领域之外,近年来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党中央、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将成为水务行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二、水务行业政策
作为公用事业行业,水务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和法律法规驱动型行业。从中国水务行业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行业的总体方向是加快市场化,推动水价改革,以提高节约用水的力度和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这些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了市场准入的放开、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快污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内容。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