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南亚锂电池行业发展状况相差较大。据元哲咨询分析,越南锂电池行业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发展迅速,三星、LG和VinGroup等企业已在越南设立锂电池生产工厂。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将建立锂电池生产工厂。
动力电池产业链分析:动力电池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排名一二是正负极材料,第三是电解液。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11%以上,如果推算一二线城市的话,渗透率接近25%。这意味着大城市里新车有四分之一是新能源车,一方面给传统燃油车、加油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有机硅与六氟磷酸锂市场分析:需求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具备较大增长弹性
需求端电子电器国产化趋势带动高温胶消费量快速提升,室温胶需求随建筑行业呈现稳定增长,硅油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供给端新增产能增速不及需求,同时 DMC 项目建设周期约 18 个月,产能完全释放需要近 2 年时间。根据我们测算,2021 年产能利用率达 90%,到 2025 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超 85%,行业高景气有望维持。
2021-2025年全球及中国锂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据CRI元哲的分析,2015-2019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从大约16.9GWh上升到85.4GWh,2015-2019年CAGR达49.9%。2020年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略有下滑,为83.4GWh。预计2021-2025年,在出口及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推动下,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将呈现增长态势。
CRI元哲: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45亿只,出口额大约159.4亿美元。
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45亿只,同比增长14.4%。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大约159.4亿美元,同比上升22.3%。
中国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调研
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263亿元,同比增长52.9%;出货量13.68万吨,同比增长57%。
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预计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不断扩大,多元材料短期不可替代,未来数年钴和锂资源的需求量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我国如何规避资源在外的困境,如何加快钴、锂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制定与此相关的回收利用的政策,是确保我国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全球动力锂电新一轮扩产将至 锂电设备企业迎机遇
从市场份额看,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大企业产量86.11GWh,占全球总量比81.24%。从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日本主要是松下、AESC,韩国主要是SDI、LG,中国有CATL、BYD、国轩、孚能等。从全球动力电池格局来看,松下及CATL目前竞争优势明显,但LG、SDI等增长较快,国内排名靠后企业波动较大。
多角度竞争力分析!中日韩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到底哪家强?
在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随之兴起,不过,外资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虽也有配套,但却一直没形成规模。随着政策环境的日益宽松,曾经在中国市场争相布局却又遭遇困境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如今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中国锂电池企业对正极材料的布局项目梳理:正极材料成了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必争之地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长将带动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正极材料恰好又是动力电池最为核心的材料。因此,面对未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有必要在正极材料方面早做布局,以更好地控制公司整体产品的成本,以更强的竞争实力立足于市场。
2019中国锂电储能市场发展分析
2018年被称为储能市场爆发元年,储能领域受到多个电网侧项目的提振,无论是新装机量还是运营规模都有了大幅提升。国内外多个锂电池企业也将储能系统(ESS)作为动力电池之外的另一片蓝海并积极布局。
锂电回收行业研究:我国迫切需要打造动力锂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再利用”的闭环产业链
动力锂电池理论报废量由2018年的5.6Gwh增长至2022年的47.3Gwh,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对应的回收价值由2018年的5.8亿增长至2022年的7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0%。
全球电动车市场大发展:锂使用量激增76%
目前中国注册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有486家,叫前年增长了三倍多。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锂也从中获益。
锂电池虚标容量不为人知的一面!虚标容量最早貌似是从山寨手机电池开始的
电池容量虚标就是放大或夸大实际电池容量的参数,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眼球并能卖上好价钱。
2019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所需的锂、钴、锰、镍等金属资源丰富,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其下游应用市场迅速扩张,近年来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