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变革,让我们粹不及防;无人机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变革。
在说无人机变革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无人机的由来。20世纪30年代,英国费雷尔公司将一架“女王”双固定翼飞机改造成无人靶机,开启了无人机“航空史”序幕。
任何新鲜的事物发展都需要过程,无人机也不例外
无人机萌芽于战争。20世纪50年代后,走进中国。由于它在中国起步晚,初期带来的实际意义鲜为人知,资本关注几乎为零;2013年后,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以一种极具浪漫主义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掀起了无人机投融资的热潮。
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无人机行业融资动态不断,这一现象在中国犹盛。大疆创新、极飞、亿航、臻迪科技、深之蓝、3DR、Lily无人机、智航无人机、昊翔、易瓦特、科比特航空及零度智控等无人机企业陆续获得了高额融资。
权威公开数据表明,2016年,全年融资次数达到60次;2017年行业融资次数为42次,累计获得融资额约6亿元。进入2018年,虽融资次数只有34次,但保守估计融资额约超过80亿元人民币,呈几何倍数增长。
仅截止到2018年8月,我国无人机企业融资累计共23次,更有大疆科技、深之蓝、智航、一飞智控、臻迪科技的从千万级别到亿级别的巨额融资项目。其中大疆科技融资10亿美元、深之蓝融资2.5亿人民币以及臻迪科技共融资1.5亿人民币等。
整体来看,资本比较青睐于初创企业,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大省市占据主要融资份额,融资轮次也多聚集于A轮、Pre-A轮、A+轮,占比分别为32.35%、20.59%、14.71%,无人机行业在这几个地区发展较快。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2014年至2015年期间,由于资本的望风而动与技术的成熟,消费级无人机风靡世界的同时,消费级无人机走向了红海市场,以深圳为代表的泛珠三角地区企业及从业人士开始探索无人机的工业级应用。于2016年初,正式进入“无人机行业爆发元年”的同时,率先形成了以深圳、珠海及东莞为主的泛珠三角无人机产业集群。
2017年后,虽然无人机技术得到阶段性提升,但并未产生技术“质变”。同质化问题日益严峻,行业规模“无限制”扩大(技术准入门槛降低、非行业企业跨界转型),带来行业洗牌加剧,市场红利递减,资本趋于理性,业界部分先驱开始探索无人机在细分领域市场机遇。在此期间,以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西南部的无人机产业集群逐渐开始形成。
资料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民用无人机达290万架,比上年增加67%。其中,深圳的民用无人机产值达300亿元,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70%;其出口产值达110亿元,深圳占据80%。
无论从产品数量、企业数量、融资数量及行业规模等方面来看,似乎整个行业在朝着良性发展。然而从2018年开始,陆续曝光了“企业破产”“精简部门”等不利消息,大大打击了业内人士的信心,甚至不少从业者感慨:“2018年,企业能活着就不错了。”
无人机行业发展商业模式
在过去的调研以及采访中发现,当前无人机行业发展存在着商业模式单一、关键技术发展遭遇瓶颈及细分市场尚未充分挖掘,如何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探索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及发展模式成为业界沉思的问题。
目标无人机市场 – 全球和区域分析:关注最终用户、应用程序、平台、操作模式、速度、目标类型、有效载荷和国家 – 分析和预测,2021-2031
一直以来,无人机的电池续航能力、飞控的成熟度、材料的耐摔性,以及其负载能力和数据安全性一直为大家所诟病。随着5G通信、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加持,专利申请量大量增加,为无人机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新动力使其既能够在数据收集方面提升效率、创造更大价值,也能在性能提升上获得更多可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就无人机产品本身及无人机商业模式而言,也衍生出了无人机数据采集、航拍、植保、保险服务,以及无人机教育培训等新服务模式。
如今,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诸多领域已显现出“无人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从农林植保到物流运输,从警用安防到环保监测,再从电力巡线到影视航拍……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至此,无人机细分领域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范围内无人机产业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尴尬局面。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