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装业概况

概览

  • 自2009年1月1日起,原产地为中国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进口欧盟,不再需要进口许可证或管制文件。与此同时,在2009年1月1日或之后出口到美国的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不再受配额限制。
  • 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自2006年1月1日起,所有原产香港的产品,包括服装在内,均可免关税输入内地。根据既定程序,尚未订立CEPA原产地规则的产品,经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请,并符合双方商定的CEPA原产地规则,将可享有零关税优惠。
  • 香港服装业以原创设计生产(ODM)和原件制造(OEM)驰名。外国进口商及零售商要求服装供应商加强供应链管理,以确保订购的货品能及时运抵店铺,香港服装供应商能配合他们的要求,在很短时间内生产及交付高质素的产品。本港一些服装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者,更积极拓展自家品牌业务。
  • 2018年上半年,香港服装总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5%,与转口的跌幅相同,本产出口则下跌11%。2018年1月至6月,本港对美国及欧盟的服装出口分别下跌9%及7%。美国及欧盟这两大市场合计占香港服装总出口接近60%。

业界特色 [1]

表:业界特色(香港服装业)

服装业是香港主要的制造业之一,也是最大的制造业雇主之一。截至2018年3月,业内有603家机构,雇用4,027名员工。

香港服装业者高瞻远瞩,地理界限无阻他们拓展业务。大部分服装制造商已设立离岸生产设施,藉此降低营运成本。随着生产设施迁移外地,本港服装制造商的数目正逐渐减少。

香港不单是主要的服装生产中心,也是全球服装采购枢纽。本港的服装贸易公司对布料采购、销售推广、品质控制、物流安排、服装设计以至国际及国家法规均经验丰富,其专业水平及周全服务傲视区内同侪。这些公司是香港进出口贸易界中较大的群组。

香港服装出口表现 [2]

近年,传统市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给予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和孟加拉)较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因而削弱了香港和内地制造商的竞争力。由于内地劳工成本上涨及环保法规收紧,越来越多香港及内地生产商把较低档及量产服装的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例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及印尼;内地厂房则主力制造较精美和高增值的产品,或是承接急单。

香港服装总出口于2017年减少7%,之后于2018年上半年按年下跌5%。2018年1月至6月,本产服装出口下滑11%,转口与总出口的跌幅均为5%。

美国和欧盟是香港主要的服装出口市场。2018年首6个月,香港对美国和欧盟的服装出口分别下降9%及7%;对德国、英国、荷兰及法国等欧盟主要市场的服装出口下跌5%至18%,对意大利的服装出口则上升21%。总括而言,美国及欧盟市场合计占香港服装总出口接近60%。2018年1月至6月,香港对日本的服装出口增加3%,中国内地市场则录得7%升幅。

以产品而言,2018年上半年,香港的梭织服装出口按年下跌5%。针织类服装出口上升1%,衣服配件及其他服装出口分别减少5%及7%。

表:香港服装出口表现
表:香港服装出口表现(按主要市场划分)
表:香港服装出口表现(按类别划分)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贸易统计》

销售渠道

香港服装制造商对采购及产品了如指掌,因此能理解及迎合各类顾客的需要和喜好。出口商也熟识和服装出口有关的国际及国家法规,例如原产地规定、关税率及文件要求等。来料加工仍很普遍,不过本港很多服装制造商已转向从事更高增值的活动,例如服装设计、品牌拓展、品质控制、物流安排及材料采购。

香港一些历史悠久的服装制造商已经拓展本地或海外零售业务,很多都拥有自家品牌,并于世界主要城市如北京、伦敦、纽约、三藩市、上海、新加坡、悉尼、台北及东京建立零售网络。本港其中一些着名的服装制造兼零售商有班尼路(Baleno)、堡狮龙(Bossini)、鳄鱼恤(Crocodile)、Episode、思捷(Esprit)、纵横二千(G-2000)、佐丹奴(Giordano)、I.T、真维斯(JEANSWEST)及慕诗(Moiselle)等。

香港是亚洲区的全球服装采购枢纽,吸引多家国际贸易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前来采购,当中有欧美百货公司,例如Macy’s、JCPenney、Federated、Karstadt Quelle、C&A;折扣店,例如Sears、Target、家乐福(Carrefour);连锁专门店,例如The Gap及The Limited;邮购公司,例如Otto及Great Universal Stores;以及网上零售商,例如Zalora及YOOX。许多国际高级设计师品牌,例如Calvin Klein、Donna Karen、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及Yves Saint Laurent等,均通过他们的采购办事处或其他中介在香港采购服装

香港的时装设计师拥有专业知识及技能,潮流触角敏锐,擅于融合商业与创新,不少已于国际闯出名堂。2018年2月,HARRISON WONG、ANVEGLOSA及HEAVEN PLEASE+等香港3个时装设计师品牌获邀到纽约时装周(New York Fashion Week)的Fashion Hong Kong时装汇演展示旗下2018年秋冬时装系列。此外,Bloomingdale’s、Ferd.com、Net-A-Porter及Macy’s等多家着名百货公司及网上零售平台均有或曾经销售香港设计师品牌的中高端时装。

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6年2月24日发表2016-17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宣布已预留港币5亿元用来进一步推动时装业发展,措施包括:(1)加强在本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的时装设计师和新进时装品牌;(2)参考其他时装都会,包括伦敦、纽约和首尔的经验,为时装设计师设立创业培育计划;以及(3)成立资源中心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援。

业界展览会是服装买家及供应商会面洽商的理想平台。为建立人脉商网,发掘市场机会,不少香港制造商及贸易商参与由香港贸易发展局率领的参展团,参加在北京、布达佩斯、成都、大连、迪拜、杜塞尔多夫、香港、莫斯科、孟买、巴黎、东京、华沙、伊斯坦布尔以及雅加达等地举行的国际时装展。每年举办两次的「香港时装节」,是国际供应商及买家云集的业界盛会。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香港国际时尚荟萃」(World Boutique, Hong Kong),是香港首个专门推广环球设计师品牌及系列的大型活动。为了更好配合国际时装业界的行事历,从2016年开始,「香港国际时尚荟萃」的举办日期由每年的1月改为9月,并改名为CENTRESTAGE,作为专门的营销平台,让国际及地区品牌,包括成衣和设计师品牌,展示他们的时装系列。

业界趋势

在香港多个主要服装市场,包括中国内地,网上购物已经蔚然成风。2017年,中国内地的网上购物人次达5.33亿。在中国内地,服装是最多人上网购买的产品类别之一,去年网上服装零售销路增加20.3%。此外,香港贸发局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内地消费者乐于上网购买服装,原因是品牌及设计款式应有尽有,互联网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从「工具」演变成「生活圈」。

不同类型的购物平台涌现,例如中国内地的淘宝网(www.taobao.com)及英国的ASOS Marketplace (marketplace.asos.com),加上团购和流动零售兴起,网购风气势必更盛,推动交易金额进一步上升。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改善,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Alipay)及腾讯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也有助网购普及。全球电子零售交易总值估计由2017年的2.3万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5万亿美元。这个趋势也促进了网购科技的发展,例如虚拟试衣、视频购物、手机提供衣服快照等。

自家品牌已成为服装零售商有效的促销工具。特别是在发达市场,由于经济刚刚开始复苏,消费意欲低迷,商家更需要借助自家品牌刺激销路。大型零售商为了提供与别不同的产品及提升商品形象,已积极发展自家品牌。着名零售商如H&M、马莎(Marks & Spencer)、Orsay、Palmers、Pimkie、Springfield和Kookai等均拥有自家品牌。消费者希望日常服饰如牛仔裤、配饰和T恤等都是品牌货品,因此经营自家品牌的零售商对这类服装需求很大,为供应商带来良机。

现今消费者趋向务实,也更关心环境及社会福祉。服装业为响应可持续发展,致力推出新物料及崭新生产方法。供应链各阶段的业者也会更广泛应用循环经济的概念,例如推出废弃产品系列及「封闭循环」时装产品等,让纺织纤维及布料得以循环再用及回收。在这个背景下,服装制造商也日益重视原材料追溯标准,例如有机交易混纺标准(OE Blended)、有机交易100标准(OE 100)及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GOTS)。与此同时,获GOTS认证的服装公司也由2016年的4,642家上升至去年的5,024家,增幅达8%,遍布62个国家。知名服装店如Nike、Adidas、H&M、C&A、沃尔玛(Wal-Mart)以及Anvil Knitwear等已经回应市场诉求,扩充可持续服装系列。

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商机涌现,引起香港和外国时装公司注意。一些外国时装企业如C&A、Uniqlo和H&M等,正伺机在内地二、三线城市扩展零售业务。尚未踏足内地市场的时装公司也积极准备,例如Hollister和Victoria’s Secret已在铜锣湾开设旗舰店,以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随着市场扩大,内地消费者也趋时尚及注重品牌。

CEPA条款

2005年10月18日,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补充协议二,同意进一步向香港公司开放市场。自2006年1月1日起,所有原产香港的产品,包括服装在内,均可免关税输入内地。根据既定程序,尚未订立CEPA原产地规则的产品,经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请,并符合双方商定的CEPA原产地规则,将可享有零关税优惠。至于非香港制造的服装,进口内地的关税率为7-25%。

关于服装产品的CEPA原产地规则,基本上与适用于香港服装产品出口的现有规定相同。一般来说,裁剪及车缝成衣的制造过程中,以车缝成衣为主要步骤。如制造工序中涉及连接及/或挑撞工序,则连接及/或挑撞工序也须在香港进行。至于成形织片类服装,若从纱线制造,其主要制造工序为将纱线编织为成形针织衫片;若从成形针织衫片制造,其主要制造工序为将成形针织衫片连接,制成成衣。如制造工序涉及挑撞工序,则挑撞工序也须在香港进行。详细资料参见以下连结:https://www.tid.gov.hk/english/cepa/tradegoods/files/mainland_2018_c.pdf

产品趋势

虽然成熟市场的消费者继续恢复购买时装的意欲,但大致上仍会选择舒适实用及物有所值的产品,摒弃过于夸张的款式。长青耐用仍是重要元素,容易识别兼款式时尚的品牌,以及品质优良的服装依然深受欢迎。

童装依然对时装界举足轻重。到2021年,全球童装市场的销售额预料高达2,000亿美元。随着发达市场的经济复苏以及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日益壮大,全球各地的父母更愿意也更有能力为子女添置漂亮衣服。

男士越来越注重衣着,因此男装市场也不容忽视。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预测,男装销售额将由2017年的4,200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900亿美元。此外,过去10多年来,男士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与年俱增,原因之一是网上男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由2015年至2020年,网上男装市场的年均销售增幅预期超过14%。

在欧洲、日本及美国多个发达国家,人口老化是个普遍现象。联合国估计,发达地区的60岁或以上人口将占相关地区人口33%。由年长人士形成的「银发市场」,商机甚丰。很多长者有积蓄、社会保障金及退休金支援,因此消费力颇强。日本政府进行的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士所拥有的财产,差不多是40至50岁年龄组别的3倍。

多年来,大码服装市场一直是个增长范畴,这个趋势料将持续,尤以美国和英国为然。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近期的研究显示,和1960年相比,今天一般美国女性的体重增加了大约25磅,接近40%成年人及19%年轻人属于肥胖。一些知名品牌如Liz Claiborne、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及H&M等已经洞悉商机,供应尺码较大的服装。

以防污及抗皱布料制造的服装很受市场欢迎,估计现时超过四分之一的服装是以这类容易打理的布料制成,未来势必更加普及。着名服装品牌如Dockers及Liz Claiborne已经推出很多容易打理的服装,而大型超市如沃尔玛也提供更多这类商品。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生活质素,对功能服装需求增加,促使厂商加强研发创新。现在,具有防紫外光、防射线、排汗、保温及防污等不同功能的服装不难在市面找到,这些都是把物料科技应用到服装工业的例子。

资讯科技发达,消费者可在互联网寻找方法创造自己的服饰,藉此展现创意及个人风格。有见及此,一些知名服装店如Nike、Adidas以及大型超市沃尔玛等已开始销售个人化服饰。规模较小的公司则让顾客在网上自行设计衣服和配件款式,然后按其要求制成产品。

消费者不但环保意识加强,也很重视产品的舒适度。利用天然纤维制造的服装大受欢迎,在发达市场尤其明显。根据美国棉花公司(Cotton Incorporated)最近发表的生活方式调查报告(Lifestyle Monitor Survey),93%的美国消费者认为,以全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质素较佳,65%愿意付出较高价钱购买。

此外,越来越多时装品牌采用环保技术及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及减少浪费。以H&M为例,该公司提出「H&M Conscious」,承诺更有效使用天然资源,及奉行3R生产原则。时装品牌G-Star RAW从海洋收集塑胶瓶,利用当中的纤维造成环保纱线Bionic Yarn,在其时装系列中使用。


[1] 业界数据仅涵盖在香港进行的活动

[2] 由于一般贸易数字并不包括离岸贸易,该等数字不一定全面反映香港公司处理的出口业务。

来源:香港贸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