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元哲咨询

中国水务行业概览

地球上有高达96.5%的水都存在于海洋中,剩下仅有3.5%的水满足人类使用。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众所周知,一个新生儿身体的78%都是水,而成年人身体有55%-60%是由水组成。水是促成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水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是大脑和脊髓的减震器,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01

人类生活用水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包括各种液态和固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而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7462.5亿立方米,一直与多年的平均值基本持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32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46.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39.3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至西北逐渐缺水”的区域特征。其中,占据全国国土面积接近36.5%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却占了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240立方米,约占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了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常用水紧缺指标标准,人均年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水紧张警戒线,少于1000立方米为缺水警戒线。2018年底我国人均水资源为2008立方米,仅仅略高于水紧张警戒线。但我国有17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低于1700立方米,其中11个省市低于1000立方米,尤其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城市人均水资源甚至不足200立方米,其中天津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83.4立方米。目前,受自然环境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中国的人均淡水还有出现进一步下降的可能,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还将进一步下降20%。

从各领域用水结构来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历年总体占比均在60%以上,其无疑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量的占比在20%-25%之间,仅次于农业,剩下生活用水量维持在10%左右,用水排名第三,其中工业、农业及人口的聚集区受缺水影响较为严重。目前我国早期通过数个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工程,使得用水情况略有好转。

有水就容易存在水污染。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我国水体污染引起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劣V类水质比例达到6.7%,地下水V类水质占比达到15.5%,其中锰、铁、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碘化物、氯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和硫酸盐,个别监测点铅、锌、砷、汞、六价铬和镉等重(类)金属超标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环保治理产生了明显效果,I-III类水质比例逐渐提高,但水污染治理仍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以及重复利用等。节约用水主要从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网漏损率以及利用价格杠杆等方面着手,减少污染则通过减少污水排放以及提高污水处理率等措施来达成,而重复利用主要通过再生水来实现。可见,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是长期推动行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02

水务行业准入须满足相应资质,后期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方面均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和监督,保持较高的区域专营性。目前水务产业主要涉及供水和污水处理这两项传统水务业务,具体包括原水生产、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中水生产等子行业,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水务产业链。

水务行业作为弱周期性行业,其行业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人口数量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高度相关。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监管的趋严和生态治理的需求升级,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等水环境治理类新兴领域的需求正快速增长。除了供水和污水处理这两项传统水务业务外,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村镇污水处理也成为水务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是水务行业即将爆发的增长点。整体来看,水务行业的市场容量正在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务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4%。2010年水务行业投资额已达1100亿元,2012年水务行业投资额突破2000亿元,2014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达到3400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达5277亿元。随着政策落地,预计到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年度投资额将突破至8600亿元。

我国水务行业正处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目前仍为市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国内水务区域市场的争夺。现阶段我国水务行业集中度不高,具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不足、区域分散等特点,尚未形成标杆性的龙头企业。其中国内最大的水务集团其服务市场份额也不足5%。此外,由于水务行业的强区域性问题,导致异地水务业务扩张难度较大。如我国共有城市669个,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自来水公司,全国共有供水企业1500多个,各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普遍较小,所占份额以当地所需水量为限。针对这种现状,近年来部分大中型水企利用外延式扩张,通过并购整合打破技术及地域限制,去实现快速扩张。

03

驱动供水行业的最关键发展因素来自于水价上涨。从中国水资源的稀缺性及供水企业运营成本(如药剂费、人工成本)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水价依然很低,,根据GWI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水价白皮书,从水价角度看,我国水价最贵城市为北京,但其水价还不及全球水价最贵城市的十分之一。从污水处理费来看,全球水价最贵十大城市中,污水处理费占比普遍超过50%,而我国污水处理费占比仅为20%-30%。在过低的水价下,水资源的价值不能被充分体现以及保证供水企业获得合理的盈利水平。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尚处于向市场化过渡阶段,水价采用由政府主导下的听证会制度,企业对水价没有定价权,供水企业普遍采用“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而污水处理企业多通过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约定最低污水处理量以保证自身盈利。随着电价、原材料、人工等费用的提高,供水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将面临的很大的成本压力。

水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面对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水价上涨是促进居民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反映水资源的真实价值所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福利性供水,水资源经历了无偿使用和只收取象征性价格的阶段。这种不合理定价,导致我国水资源的粗放开发和浪费,并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水务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政策明确允许外资、民营资本进入水务行业。大量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水务行业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效率也在明显提高。尽管当前水价仍在较低水平,但随着水价的逐步上调,水务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渐增强,水务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退出移动版